分享

105岁学术泰斗、华师大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仙逝,赵丽宏简平等深情追忆

 cxag 2019-06-25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如同渐渐熄灭的奥运圣火,生命的火光在这位学术泰斗身上燃烧了105年,慢慢黯淡,直至隐入黑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今天凌晨(6月25日)3时35分在医院的病房中安然逝世,享年105岁。

来源:文汇报(下同)

生命之火虽熄,书生意气永存


徐中玉1915年2月出生,江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他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撰著、编著教学书籍约1000万字,主编并开创《大学语文》教材和课程。著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学习语文的经验与方法》、《古代文艺创作论集》、《美国印象》、《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激流中的探索》等。


徐先生的文艺理论研究追求真理、关注现实、融贯古今,以传统文论为立足点建设民族文艺学,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格局,在文学理论研究界享有崇高声誉。

2009年,他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对自己的土地和文化充满了挚爱。徐先生认为,正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这样的书生意气。“书生意气”往往被认为是贬义词,徐先生却认为其中蕴含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这才是真正的书生意气,它是一种升华了的知识者精神,体现了知识分子高尚的理想和追求。


几十年来,徐中玉先生始终住在华师大二村一栋小楼的二楼未曾挪动,环绕着他的是一些熟悉了的旧家具,更令他开心的是四周的书,床上、走廊、墙角、衣柜里、窗台上都堆了一层又一层。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新书都没地方放,连吃饭的地方也没了。看书学习是我一辈子的工作,搞学问更是我的使命。这些年文学发展有不少进步,但还很不够,还要与时俱进,做得更好,要有新作为、新创造。”



徐中玉每天6点多起床,一天里有看不完的书。有时候,还需要摘抄一些资料,大量的资料都是手写。徐中玉先生所做的学术卡片,在学界十分著名,两张纸粘在一起,一张卡片上能写两三百字,然后按问题分门别类,放在抽屉里。做卡片的好处是什么呢?

徐先生解释:“首先,抄写过程是记忆过程,做过卡片后印象很深;其次,卡片分类过程是思维整理过程,这就训练了思维,对做学问大有好处。言出无据就信口开河,是经不住历史检验的。”电脑尚未发展起来的年代里,这样的小卡片积攒了几千万字。


最让人感动的是前几年身体尚好的时候,他还戴着老花镜或拿着放大镜,为写过的、编过的、出过的书纠错。他说,有不少地方他想做却没有做到,还有些没做好,这让他过意不去。“在有生之年,我还要继续努力”。待到后来,徐先生戴上了助听器,在和人对话时,经常是一声“哦”抑或一阵沉默。


2018年11月17日,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举行,会上由徐中玉、齐森华、谭帆主编的全新《大学语文》(第11版)首发,这是传统经典老教材全新修订后的首次亮相和全新起航。在徐中玉先生的引领下,《大学语文》(第11版)的编写和修订始终坚守“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个维度。


无论学院派还是自学派,他都为学生骄傲


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南帆至今对考上了徐中玉先生的研究生而深感幸运,“徐先生的名声那么大,能考上他的研究生,太幸运了。”


南帆眼中的先生,“视野开阔,非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几个研究生坐在沙发上,每人捧一杯热茶,上课就开始了。徐先生的课多半是引导我们围绕某一部著作,进行充分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甚至互相争辩。徐先生从来不限制学生的思想,课上到最后,自己总结几句。”讨论之后,同学们还常常留下来蹭饭。在那时的校园里,有很多同学看见,徐先生拎一个包,一路带风疾行,犹如神行太保。


徐中玉在担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期间宣布,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曾以一本诗集《珊瑚》交出了毕业论文,他至今感恩徐中玉先生。“除了我,作家孙颙、王小鹰当年分别拿出小说等作品。先生遵循传统之道,也大胆创新,无门派之见。他在看到我写的长诗《泪花赋》之后,夸我写得蛮好,但是同时告诫我,文学创作的同时也要重视文艺理论修养,这是他对我的提醒。”

华师大作家群的出现,与徐中玉的鼓励分不开关系,当时有人在重要报刊上发表文章,徐中玉先生总是在系里的公开大会上毫不吝啬地表扬。来自徐中玉的一番赞语,对于77级、78级这些经过社会磨练和自身努力进入高等学府中文系学习的同学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是徐中玉先生晚年患了失忆症之后,为数不多还能认出的人之一。徐中玉先生去年1月11日因为肺炎入院,直到两三个月前失去了知觉,最近三天陷入昏迷状态,但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徐中玉(左)与毛时安 来源:新民晚报

虽为百岁老人,毛时安每年去拜年,先生总是会把他送到门口,前年他入院之前,毛时安还去他家探望过他。徐中玉不顾再三阻拦,坚持在阿姨的搀扶下,一直把客人送到走廊门口。他晚年其实并不富裕,生活非常朴素,但他却把自己的100万元积蓄捐给了华东师大中文系,设立“中玉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先生平时从来不唱高调,他的好,是好得很有内涵。(新民晚报:徐中玉“为他”的人生更有意义

徐中玉(前中)百岁华诞。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作家简平没有读过大学,他的大学本科文凭是参加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时获得的,完全没想到的是,1993年在他撰写毕业论文时,被分配到了一位指导老师——徐中玉。

徐先生除了在学校教书,他还担任了15年全国高教自学考试指导委员兼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一开始,简平以为毕业论文的指导,徐先生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想到对这样一个普通考生,徐先生却是亲力亲为悉心指导,那时,简平尚在工厂工作,徐先生知道他的情况后,鼓励道“哪怕不进大学校门,就是自学考试,照样能够成才。”

他甚至亲自参加了毕业论文答辩,使简平感觉到默默的力量支持。后来,简平进入《城市导报》主持文艺副刊版工作,徐中玉还答应了写稿,“我说,您可以口述,请助手整理成文字,或者发一个复印件就可以了。他说,不可以的,如果我写稿,我就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当简平手捧徐先生寄来的稿子时,非常感动。“当他得知我加入中国作协时,徐先生说:‘你是自学成材的人,我为你骄傲。’”

2014年徐中玉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徐中玉先生是有大智慧的领袖级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追思徐先生时这样说道。徐先生创办了全国大学语文学会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都获得了极大发展;在他担任两届华师大中文系系主任的过程中,成长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文学家。

胡晓明就是从徐先生手中接棒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一职,“我们这个学会其实是很特别的,既有做传统古籍的一群非常‘古’的人,又有做文学理论的非常‘新’的一群人。我问先生,这两派会不会合不来?徐先生的回答是:保持双方,顺其自然。”这是徐先生的管理智慧,也是他对中国文学的态度。

胡晓明还分享了一件事,有一次,徐先生和海外汉学家在学术会议上争论,究竟“经典是否要以现代的方式发展”,徐先生坚持说,像《论语》这样的经典作品就算过了几百年依然会经久不衰,而当下文学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发展则应该顺其自然。徐先生一直非常关心学会发展,每年都参与学会学术年会,直到近年身体原因才遗憾缺席。但是他始终关注后辈成长,他看大家的文章,每次见面总要夸夸年轻人“写得好”。

来源:文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