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人已逝 风采犹存】大学语文之父的百年人生

 风舞猿 2019-07-02

纯粹的知识分子

有这么一位老人,他一袭旧衣,居住在未装修的老宿舍楼里,却在2015年自己百岁诞辰之际,自愿捐献出自己的稿费积蓄100万元,设立“中玉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子。

他一生朴素,致力于治学,100万元积蓄,可谓是一生心血。

他在华东师大担任系主任时,曾经作出一项史无前例的规定:凡是在创作上已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知名作家赵丽宏的毕业论文就是一本诗集。

他被亲切地称为“大学语文之父”,一生致力于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组织重设《大学语文》课程,并编写了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

他就是文学界泰斗,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徐中玉先生。

 6月25日凌晨3时35分,徐中玉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105岁。

书房上课,学风自由

图 | 徐中玉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

“我带研究生不在教室里正式授课。当时研究生少,每年两三个,顶多四五个,我就把他们召到家里来指导。会面前先指定阅读书目,布置讨论问题。会面时,研究生们各自谈看法,畅所欲言。”

“当年有个名叫孙颙的学生,进大学一年后,就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一本小说,十分难得!孙颙后来担任了上海市文艺出版社社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迄今为止都没有中断文学创作。”

而在毕业论文方面,徐中玉先生规定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可以用文学作品代替!

这种人才培养上的大胆突破,使得当时华东师范中文系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

笔耕不辍,蜡炬成灰

1980年,徐中玉与全国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共同倡议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编写了新中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并不断推出新修订版。

除此以外,他还主编中国文艺理论界核心期刊《文艺理论研究》,以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等,煌煌巨著,涉猎广博。

直到90多岁,徐中玉还伏案主编刊物和教材、写论文。在文学理论界人士看来,徐中玉是少见的行动型且行动高效的学者。

图 | 徐中玉先生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时期出版编著五种,后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七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五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赵丽宏曾回忆:

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式,坐在我前面一排的是九十六岁的徐中玉先生。开会听报告,徐先生腰板挺得笔直,一点没有疲态。

我在后面凝视他的背影,凝视他一头白发,他始终端坐,沉静如雪山。

徐中玉先生在文学道路上坚守了一辈子,追求了一辈子,淡定坚韧,百折不回。对文学的追求,使他保持了年轻的精神状态。如此高龄,他还在做学问,写文章,主编杂志,审读 教材,思路和年轻人一样清晰活跃。

真正的创新来源于有感而发

图 | 2014年12月徐中玉先生曾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古人有“文以载道”之说。做学问的人无论写些什么,都必须是有感而发,有益才说。如今有些人总还是习惯于说得多,做得少,如果这种讲套话、空话、千篇一律的作风不改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

           ——徐中玉

正如先生耿直硬朗的个性,先生讨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文学作品,他的文字风格直陈要义,不遮掩,不迂回,摒除各种理论术语的多余装饰。

而对于年轻人,徐中玉先生多次叮嘱,提高写作能力要多读多实践。

我们该如何怀念“大学语文之父”徐中玉先生?

2012年,我们有幸录下老师访谈视频。斯人已逝,风采犹存,让我们来听一次徐中玉先生的声音。

扫描二维码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