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金色年华554 2019-06-25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何进(剧照)

汉魏之际的舞台上活跃着一股特殊的军事集团,其主要领导人物基本上都是凉州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其组织体系是以董卓为首脑,以董卓部曲为骨架,以一部分依附势力为附庸,具有一定的集团性。凉州兵团在汉魏之际兴风作浪,是不能以“董卓之乱”简而概之的。地处边鄙的凉州兵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而造就其超群的作战能力?何以能绕开强大的东汉势力而进入洛阳掌控东汉?何以在关东盟军讨伐董卓的背景之下,凉州兵团依然能控制朝政呢?凉州兵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不是单纯的历史偶然现象,它是自先秦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尤其是羌族与中原王朝不断斗争延续的产物。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不为人所左右的偶然因素,正是由于这些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合力,才促成了凉州兵团的迅速兴起。

一、凉州兵团的兴起

一个群体或团体的崛起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该群体首脑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他往往决定了这个群体发展的命运,其个人的智慧直接影响这个群体的成败。一个优秀的首脑能够很好的激发身边的每一个成员,为这个群体贡献出最高的价值,他还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强成员的群体意识,巩固群体的紧密性。

(1)个人的雄才武略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陇西属于凉州,董卓家族是名副其实的凉州人。范晔对董卓的评价是“性粗猛有谋”,而陈寿说他“有才武,少好侠”。尽管董卓在二人的史书之中的地位是不太光明的,但是这也更加说明董卓应该确实是有些谋略的。董卓年轻的时候曾游历羌族生活区域,在这段期间他结识了不少的羌族“豪帅”。后来董卓返乡耕地过日子,有羌族“豪帅”来投奔他,董卓居然把自家唯一的耕牛杀了来款待他们,让这些“豪帅”们为之感动。因为耕牛对于庄稼人来说就等于一切。待这些“豪帅”回去后,收罗了各种牲畜千余头来赠送他,从此,董卓“以健侠知名”。《后汉书·董卓列传》载:

“董卓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兵,无所留。”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袁绍

董卓将赏赐的财物毫无保留地分给下面的官吏,这也充分说明董卓在对自己身边的人是不计较钱财的。如果分析这种行为的动机到底为何,有两种可能:一是董卓确实是重义轻财;一是董卓是以钱财收买人心。在他还在家耕地的时候,就能以耕牛贡献给羌族朋友,而当时的董卓应该说根本想不到以后要怎么利用他们。当时众“豪帅”虽以千倍的代价来回赠董卓的盛情款待,但这也是董卓始料不及的。而且他能说出“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的话来,,以看出他并非揽功自傲之辈。再加上“董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鞭,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这也是为何众羌胡乐于跟随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董卓虽然性情粗猛,但不是单纯的粗野匹夫,而内含机智谋略,其谋略的展现尤其体现在用兵上。董卓惯用的也是最擅长于疑兵之计,据史书所载他多次实施此计而以少胜多。汉献帝中平二年公元年,时任破虏将军的董卓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张温以征讨边章、韩遂。边章、韩遂败走榆中,张温遣周慎追击之,董卓欲将兵作周慎后援,张温不纳其言,派董卓领兵三万讨伐汉阳先零羌。后周慎不听孙坚之计,反被边章、韩遂打败。董卓所部亦不利,于天水郡望垣北被羌胡包围,粮食断绝,进退两难。

董卓让军士在渡过的河水上筑起一道堰,假装以捕鱼解饥,却悄悄地从堰北后撤回军队。“比贼追之,决水已深,不得度。”羌胡军欲截断董卓军后路,被董卓轻易击退。原来,先前董卓已命令别部司马刘靖率领步骑四千屯驻安定以为声援,而羌胡“谓安定当数万人,不知但靖也”。董卓军才得以顺利撤兵。“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

董卓率领凉州兵团进入洛阳的时候,步骑不过三千。而在京城与之相抗衡的力量合起来十倍于董卓所部而有余。董卓也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

“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族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曹操

董卓这招疑兵之计居然糊弄住了以人杰自居的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他们纷纷逃出洛阳,欲从外借兵攻打凉州兵团。而禁军和何氏兄弟的部曲尽归董卓所有。随后董卓又诱使吕布杀丁原,从而获得了并州兵的指挥权。自此董卓势力大盛。关东兵起,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屯驻在河阳津,准备讨伐董卓。董卓派遣疑兵好像要在平阴渡河,而暗地里却派遣精锐军队从小平津渡河到北岸,绕到泰山兵的后方进行攻击,在河阳津北面把他们打得打败,泰山兵几乎死光了。董卓善于用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对手能知己知彼,不随意褒贬对手。面对孙坚的强势进攻,董卓对长史刘艾说:

“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接着他赞赏孙坚在与边章、韩遂之战中的出色表现,那种惺惺相惜的气息溢于言表。而刘艾则不同意董卓的观点说:

“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催、郭汜,闻在美阳亭北,将千骑步与虏合,殆死,亡失印绶,此不为能也。”

显然刘艾是瞧不起孙坚的,认为他连董卓手下的一名校尉都不如。但是董卓又解释道:

“坚时乌合义从,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但当论山东大势,终无所至耳。”

董卓将孙坚先前的失败归咎于所领部队的不够精锐,而并非是孙坚的无能。再说董卓虽手握重兵,连“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于折枯,消坚甚于汤雪”的东汉大将皇甫嵩都忌他三分,董卓何须去褒扬孙坚而灭自己的威风呢?这也正是董卓得以在征战生涯中往往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手,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谋略,此乃兵法上策。同时,也让我们透过董卓残暴嘴脸,看到了他又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汉献帝

董卓用兵自是有他的一套,而他的政治谋略表现的也有一定的过人之处。在他率领凉州兵团进入洛阳之时,他就发布清君侧诛讨宦官的表章,以争取天下人的舆论。而未等他到达洛阳,袁氏兄弟就已诛除了宦官集团。当得知少帝的去向后,他又连忙赶去迎接,好似大功非他一人莫属。而少帝遣大臣让董卓退兵,董卓却说“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 少帝与大臣无奈,只得与董卓一道进入洛阳城。

董卓进入洛阳之后,立马控制了政权。他的手段有些过激,乃以“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更立陈留王刘协,是为献帝。”紧接着,“又议太后蹙迫永乐太后(灵帝母董太后)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迁于永安宫,遂以就崩”。如此一来,曾经盘根错节的外戚势力也就彻底失去了依靠,能够阻碍他掌控朝政的巨大阻碍也就没有了。尽管董卓的这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为,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但是单从他以达到掌控朝政的目的来看,其政治手腕还是不错的。

现在他所要面对的就是来自天下士人的压力了。为了获得天下士人的拥护,董卓为已被杀的党人首领陈蕃、窦武等平反讼冤,提拔了大批的党人名士为官,这些人之前大都受到宦官的迫害,应该说董卓的这一做法是大得人心的。可是后来这些被董卓提拔起来的士大夫大多与他背道而驰,基本上没有真心效劳于董卓的,这是董卓由始至终难以弄明白的事情。随着关东兵起,董卓的这一政治谋略宣告破产。由于关东盟军对洛阳凉州兵团的压力不断升级,董卓决定挟少帝与朝中大臣一起迁都长安。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董卓

(2)宦官外戚争权

东汉自章、和帝之后,帝王继位大都年幼,这样就给辅佐他们的外戚以掌控朝政的机会。和帝时的窦氏外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待皇帝年长一些后,也就不能容忍他们的所作所为。后来,和帝借宦官除掉了窦氏外戚,郑众等人开始登上宫卿之位。自此,“中官始盛”。桓帝也是依靠宦官之力,铲除了梁氏外戚。单超等宦官因功封侯,权倾朝野,汉之纲纪大乱。

宦官乱政的局面成为东汉衰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宦官大肆挥霍,贪赃枉法,官宦亲人党羽“过半于州国”,桓灵时期的党锢之祸,更严重破坏了东汉王朝正常的运行秩序。灵帝时期,自党锢之祸之后,实际上形成了窦氏外戚、士大夫、宦官集团三种势力的并存局面。由于宦官集团的恶劣行为,导致了窦氏外戚与士大夫的联合。然而,宦官集团权势过于强大,最终以窦氏外戚与士大夫的失败而告终。灵帝后期,何氏外戚在宦官的帮助下得以走上政治舞台,随着何氏外戚的兴起,外戚与宦官的矛盾又开始蔓延开来。据《后汉书·何进列传》载:

“蹇硕虽擅兵于中,而犹畏忌于何进,乃与诸常侍共说帝遣进西击边章、韩遂。”

蹇硕欲借边章、韩遂之手除掉何进,至少能对何进在气势上给以打击。在灵帝驾崩后,矛盾开始火热化,一场外戚与宦官势力的较量开始爆发。这一矛盾的核心问题,在于究竟是立何皇后之子刘辨,还是立由灵帝母董太后养大的刘协为帝。灵帝生前本来一直想立刘协的,可是,“何皇后有宠,且何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待临终前才不得不决定继嗣问题,他用最后的一口气交代宦官蹇硕,要他辅佐刘辨继位。以何进为首的何氏外戚,自然不会同意这个极不利于他们的遗诏了。于是,在围绕皇帝继位的问题上,外戚与宦官的较量也就真正开始了。

在灵帝驾崩的当天,蹇硕欲立即除掉何进,可是被他侥幸逃掉了。这样,蹇硕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刘辨即位,而何太后则临朝听政。何进在袁绍的鼓动之下,便想马上诛杀宦官,何进数次向何太后请旨,却都被何太后拒绝。原因是何太后新临朝,不便直接与朝臣接触,而只能以宦官作为太后与朝臣交流的中介。当然,何太后也同意何进诛杀少数几个放纵者。这样诛杀宦官之事“久不决”。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吕布与貂蝉

这时,袁绍又给何进出谋划策了,何进从袁绍计:

“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椽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这样一来,董卓等人得以名正言顺地带兵进城。如此来看,董卓能够率领凉州兵团进洛阳,确实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因为如果不是何进的一封诏书,在当时的情况下,纵然董卓有再大的异志,凉州兵团势力再强,也不敢冒然率兵入京。就算京城无力阻挡,周边的各路人马也不会允许董卓这般放肆。所以说外戚宦官争权为凉州兵团在历史地位上的升华提供了契机。对袁绍的计策,当时就有人反对。主簿陈琳对何进说:

“ 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抵为乱阶。”

然而,何进对陈琳的劝告全然不顾。在何进看来,借“西方猛将”之声威来逼迫太后下诏诛杀宦官,此乃上策。因为何太后是反对诛杀所有宦官的,而何进虽“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但他也不敢冒太后之大不韪而行诛杀宦官之事。之前窦氏外戚的失败也正在于此,一旦受制于太后的威严,举棋不定,最后宦官势力先下手为强,窦氏外戚也就失败了。其实,以何进当时的权势与地位,就算来硬的也可轻而易举消灭宦官势力。何进被害之后,袁氏兄弟带兵入宫诛杀宦官就完全验证了这点。何进与袁绍疏忽了董卓早就是个不安好心的种子。现在这颗种子有了破土而出的机会,后果自然像陈琳说的那样一发不可收拾。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曰:

“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曹操就嘲笑袁绍的计划,在他看来,诛杀宦官就是“一狱吏”也可以解决的事情。相反,大肆调动京外之兵,自然会引起宦官的防备,而打草惊蛇。所以曹操就断定何氏外戚一定会失败。当外兵来京,何太后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眼看这场斗争的胜利终归于何氏外戚之时,何进却走进了宦官布置的陷阱丢了性命。接下来,袁绍带兵入宫大杀宦官为何进报仇。从此东汉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由宦官与外戚的矛盾变为豪族与豪族之间的矛盾。而董卓率领凉州兵团火速赶往洛阳,然后趁乱挟帝而归。自此,董卓率领凉州兵团走上了扰乱东汉朝政的道路。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李肃

(3)关东盟军各怀异志

中平六年九月,董卓废帝乱政激起了中原士人的愤慨,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之声响遍全国。同年十二月,曹操号召天下各诸侯共起兵讨伐董卓。次年袁绍以渤海太守的身份也起兵讨董卓,而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充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等同时俱起。自此天下群雄“莫不以袁氏为名”起兵讨董卓。原因很简单,袁氏四世三公的高门,门生故吏遍天下。且袁氏兄弟在诛杀宦官集团事件中立下大功,再说袁绍当着董卓的面“横刀长揖径出”也颇有些英雄气概,所以大得人心。

按理说,有了如此气势磅礴之讨伐大军,大事必然可成。面对盟军的架势,董卓倒吸一口凉气,马上让大部队挟洛阳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倾城迁往长安,而自己带了少数兵力留在洛阳,董卓倒是没有自己先跑,他还是想会会这帮群雄,再说也是为了保障迁都行动的完成。可是令人心寒的是,身为盟主的袁绍居然拥兵与诸侯日夜“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完全看不出还有丝毫讨伐董卓之意。这令曹操特别生气,心里更本瞧不起袁绍等人,于是带领自己的队伍与张邈派遣来的队伍,在荥阳县与董卓的大将徐丰打了一仗,可惜被打的大败,曹操本人也为流矢所伤,带领少数幸存者回到酸枣见袁绍。此时袁绍等人正推杯谈笑风生,见曹操落败归来,心里暗自高兴。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董卓之死

曹操先是责问了众人,然后向袁绍献策道:

“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可是袁绍对曹操的计策置之不理,这让曹操更加看透了盟军的实质,知道这帮家伙是靠不住的,还不如自己另起炉灶再行大事。于是曹操愤而带兵出走河内。随着凉州兵团迁都长安之后,关东讨董联盟也随之解散。初平三年,王允设计让吕布杀了董卓后,王允等人控制了政权。随着牛辅的死,凉州兵团顿时六神无主,如惊弓之鸟,应该说此时是东汉王朝重振旗鼓的最好时机。可是由于王允等人在处理凉州兵团的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以至董卓部曲李傕等人沿道收兵杀向长安,于六月包围了长安城。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董卓之死

可是曾经的反董盟军的各路诸侯都跑哪去了?却不见一人出来救驾,间接地为凉州兵团提供了重掌朝政的空间,献帝与群臣又落入凉州兵团的虎口。可以说献帝在长安所受之苦,其罪魁祸首应该拜这帮当初以讨伐董卓为名兴兵而起的十八路诸侯所赐。而正是由于各路诸侯的间接纵容,才使得凉州兵团能够在洛阳、长安立足。不然在董卓死后,李傕等人也不至于能轻而易举地杀回长安重新掌控东汉朝政了

二、凉州兵团的没落

历史赐予了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兵团兴起的机遇,随着凉州兵团的兴起,董卓的野心也开始膨胀。终于,董卓有机会带领他的凉州兵团进入洛阳,很快他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东汉政权,按照这个势头,在不久的将来董卓似乎可以代汉自立建立董氏政权。可是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所害,他的春秋大梦也随之而去。凉州兵团虽然在董卓被害之后,利用武力夺回政权,却在不久之后相继败亡。

(1) 并、凉军事集团的矛盾

董卓率领凉州兵团挟洛阳的一切人丁,包括献帝、朝臣在内迁往长安之后,董卓本想如果不能代汉而立,至少可以偏安一隅做个东汉王权的代言人。可是没想到却被王允等人谋划害死,而这当中的罪魁祸首便是董卓的义子吕布。正是由于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军事集团与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事集团矛盾的不断激化,从而导致吕布做出了这一改变东汉历史和凉州兵团命运的行为。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李傕

凉州兵团进入洛阳的时候,步骑不过三千。其实董卓来洛阳之前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的,只是自河东而来的时候,董卓“选五千骑,将自河津渡”原因是不断有羌胡思归而不愿意跟随过来,所以董卓只得挑选其中的五千人马过河。而这五千步骑到了洛阳的时候只剩下不过三千,这就更说明了凉州兵团之中的羌胡是不愿意跟随过来的,中途依然有一部分跑回去了。所以董卓当时虽然控制了政权,可是他还要面对洛阳周围强大兵力的压力。在他通过一些手段获得何氏兄弟部曲之后,便开始打并州刺史丁原的部曲的主意,因为这部分兵力在当时来说是与凉州兵团一样闻名天下的强悍部队。

我们不得不佩服董卓的才略,他进洛阳之后在处理潜在敌人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采取直接的武装冲突,而是以谋制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对付并州军事集团的时候,也不例外。原因很明显,董卓是不愿意随便发生武装冲突的,因为他的亲信部队人员太少,一旦发生冲突之后,死伤在所难免,何况并州军事集团是不可小视的。吕布率领并州军事集团依附董卓之后,自然受到董卓的重用,两人“誓为父子,甚爱信之”,不久又升任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这让吕布获得了丰富的物资和名誉上的满意。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郭汜

但是,并州军事集团被纳入凉州兵团的怀抱,并非是并州军将士们的意愿。相反,他们对董卓诱骗吕布谋害他们的首领丁原是非常痛恨的,连吕布也不例外。并州军事集团的这种背景就决定了他们在凉州兵团中的地位是很差的。而凉州兵团将士以胜利者自居,必然在并州军面前盛气凌人,他们对并州军打心眼里是瞧不起的。《三国志·吴书》中注引《英雄记》云:

“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胡轸为督护,吕布为骑督,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诸将闻而恶之,诸将恶惮轸,欲贼败其事......”

董卓派遣胡轸和吕布攻打阳人。按理说,董卓既然主动出击,在兵力上一定强过孙坚,且有胡轸和吕布率领更是无坚不摧,可是最后的结果是败的一塌糊涂。原因就是胡轸和吕布的不合,董卓让胡轸任大督护,而吕布为骑督。论打仗吕布自然要强过胡轸,而董卓如此安排,让吕布大为不快。这样一来,不仅是吕布与胡轸的个人矛盾了,而并州诸将对胡轸也是气愤不已。正是因为并、凉州军事集团矛盾的日积月累,最后导致了吕布投向了王允等人的怀抱。

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并、凉州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进入火热化状态。吕布“自杀卓后,畏恶凉州人,凉州人皆怨。”而李傕、郭汜等人将“并州人在其军者男女数百人,皆诛杀之”。同时,由于凉州兵团首领董卓的死,使得凉州兵团内部开始没有了轴心,凉州兵团开始进入另一番命运旅程,虽然李傕、郭汜等人重新控制了东汉政权,可是这些人根本没有董卓的野心去改朝换代建立以凉州兵团为核心的政权。所以说并、凉州军事集团矛盾的激化成为凉州兵团未能建立政权的直接原因。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牛辅(剧照)

(2) 凉州兵团内部离心力的扩散

董卓死后,凉州兵团以董卓女婿牛辅为首领。吕布使李肃以诏命讨伐牛辅等,而李肃军一触即溃。可是牛辅是个无能之辈,凉州兵团夜间阵营受惊自乱,牛辅居然丢下大军不管携财物逃跑,后被支胡赤儿等害。自此,凉州兵团众无所依,开始进入军无适主的阶段。牛辅部曲李傕、郭汜等人派遣使者到长安请求赦免,王允不应。

李傕等人不知所措,便想携财物回凉州老家。受凉州智士贾诩的建议,李傕、郭汜等人决定聚众与长安王允、吕布进行一场生死决战后再做去留决定。经过一番厮杀之后,王允等人被杀,吕布败逃,凉州兵团重新控制了东汉政权。李傕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任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这样就形成了李傕、郭汜、樊稠共秉朝政的局面。而此时的关东盟军已经四分五裂互相征伐无暇顾及凉州兵团,应该说此刻正是凉州兵团重振旗鼓的最佳时机。可是凉州兵团却在天赐良机之时,其内部离心力开始不断扩散,凉州将领之间相互猜忌,乃至互相杀伐,最后相继败亡。

李傕借故将樊稠杀害了,最后,也导致了李傕与郭汜带兵相互攻击。其原委据《后汉书·董卓列传》注引《袁宏纪》载:

“李傕数设酒请池,或留汜止宿。汜妻惧与傕碑妾私而夺己爱,思有以离闲之。会傕送馈,汜妻乃以豉为药。汜将食,妻曰:食从外来,或有故? 遂摘药示之,曰:一栖不两雄,我固疑将军之信李公也。他日傕请汜,大醉,汜疑傕药之,绞粪汁饮之乃解,于是遂相猜疑也”

李傕既然能经常宴请郭汜,说明二人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因为自从李傕杀害樊稠之后,凉州兵团诸将都相互猜疑,为此李傕曾安抚过李蒙,所以也不排除李傕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郭汜,,因为他们是不愿意看到凉州兵团内部自相攻伐的局面,这样不管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凉州兵团都是不利的。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吕布

虽然史书所载李傕、郭汜二人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受到郭汜妻子的挑拨,但更重要的是,此时二人相互之间的猜疑心理早已为他们矛盾的激化埋下了伏笔。而此时安西将军杨定担心为李傕所害,便与郭汜合谋迎天子到其营地。李傕知道后,派兄子李暹抢先一步率数千人将宫廷包围,强行将天子、皇后接到李傕阵营。于是二人围绕争夺天子的问题上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后李傕部将杨奉欲谋害李催,事泄,遂率兵叛离李傕,李傕势力因此大受影响。

张济从陕来劝解李傕、郭汜,但他想把天子弄到自己的驻地弘农去。而献帝也想回到洛阳,就派人向李傕请求东归。如此十次,李傕终于答应了献帝的请求。天子走后,李傕便出屯曹阳,让张济为镖骑将军又回到陕地,迁郭汜为车骑将军。郭汜护送献帝前行,途中又想挟献帝到郿而杨定、杨奉、董承不同意,郭汜担心杨定等人对自己不利,便弃军投奔李傕。此后,凉州兵团主要将领各行其事,不能团结一致,以致后来张济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在攻打穰城时战死。郭汜被其部将伍习所杀。仆射裴茂诏关中诸将征讨李傕,夷其三族。自此,凉州兵团相继败亡殆尽

汉魏之际凉州兵团的兴起与没落

王允

从李傕、郭汜等人的败亡过程来看,其原因很明显就在于凉州兵团内部离心力的不断扩散,以致在相互争战之中消耗了凉州兵团内部的有生力量。而且由于他们忙于应对内乱问题,而居然置献帝朝臣不顾,任其东归,虽然后来试图再次得到献帝,可己经来不及了。这样凉州兵团就自己断送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没有了天子作为屏障,凉州兵团在关中更是没有了立锥之地。在献帝回到洛阳之后,李傕等人也没有做出正确的长远谋划,而依然我行我素各自为阵,随着凉州兵团势力的衰弱,也就迎来了其相继分割瓦解的结局。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潜夫论》、《东汉会要》、《文献通考》、《读通鉴论》、《吕著三国史话》、《东汉兴亡史》、《秦汉史》、《中国通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