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藏玉APP 2019-06-25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董月好作品《玉蝉》

玉雕是我国的传统技艺,有着长达7000余年的悠久历史。

自文明之始,以至今日。

在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下,成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现代的玉雕师凭借精湛的技艺,在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加持下,可以制造出各种精美复杂的玉雕作品。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而数千年前,那时的玉雕师拿着原始的工具,一捧解玉砂,几块兽皮、竹片

以敬畏之心,甚至穷其一生,审视着坚硬的玉石,一点点雕琢着简洁的几何图案。

文明也在那一刻慢慢有了形状。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时光流转,保留着原始记忆的玉器,掩埋在一层层的黄沙之下。

经过数千年岁月的变迁,玉器带着厚厚的包浆、文明的密码,再次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时。

透过它依旧可以解读出华夏独有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现在就有这么一块4000年前的玉璧残片,辗转到玉雕师董月好的手中。

跨越千年两个时代琢玉匠人,相遇在这块小小的残片上,既是机缘巧合,也是源远流长的传承。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这是一块4000年前,齐家文化遗留的玉璧残片。

厚重的包浆、斑驳的玉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

虽久经把玩,但古刀痕犹在,透过残片上的一勾一画,依旧可以触摸到古老的玉雕技艺。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董月好思衬再三,决定取古朴的技法、题材,雕琢汉八刀玉蝉。

古香古色的造型,厚重的土沁,浸透着盎然古意。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简洁的直线,犹如刀切出来一般。

抽象的表现出蝉的形态特征,寥寥几刀,即给玉蝉注入了饱满的生命力。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作品未经打磨,保留部分皮壳与古刀痕。

古人今人跨越时间、空间,历史在这一刻相遇,合力造就此件玉蝉作品。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蝉幼虫时期蛰伏于地下数年,破土而出脱去外壳后,便羽化为成虫。

生命也进入到下一次轮回。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正如这块残片深埋于地下数千年,当再次被人发现时,也是在经历一次全新的蜕变。

更像是玉雕技艺的传承过程。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历史上无数的玉雕师,凭借自己一刀一刻的努力默默推动着行业的发展,才迎来了现代玉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机缘巧合!跨越4000余年,古今琢玉人在残玉上的隔空对话

当我们再欣赏一件件精美的玉雕时,是否想起,隐藏在历史深处一代又一代琢玉人的努力与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