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百科知识博览 2019-06-25

封建社会天子和诸侯分治天下,封建制的管理模式类似于绝对的权力承包责任制,封建亲族,屏藩周室,制礼作乐,亲亲尊尊。在封建社会里,每个人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似乎封建社会将平稳运行下去。可惜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姜子牙早就看穿了这一切,所以才说按照周公的路子走下去,将来必然出现国君衰微的局面。封建社会的打造者周公,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了维护周王室能的稳定,这似乎成了最不坏的选择。封建制这种天子和诸侯分治天下的权力组织结构,其稳定的运行,需要满足五个条件,五个因素同时具备,封建社会稳定运行。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1)天子的权力能量大于或等于其中任何一个诸侯;

(2)天子和诸侯的血缘、感情的亲进度、认同度较高;

(3)每个诸侯都认同天子的最高地位,认同周公的封建方案;

(4)土地秩序稳定;

(5)阶级服从稳定。

偏偏周公的这个最不坏的方案,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这些内生性缺陷,在周公看来,像癌细胞一样,不断侵蚀封建社会的机体,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从今人眼光来看,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是周公的封建社会向前推进的必然结果,内部基因的变异,导致封建社会进化成新的物种。作为事后诸葛亮,我简略的分析了下,周公的封建方案,存在五个内生性缺陷: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1、摇摆的天子

初民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是一个个的部落,部落逐步扩张,部落和部落之间产生互动、沟通、连接。部落之间博弈产生首领,首领之间的博弈产生诸侯,诸侯之间的博弈,产生方伯、连帅,方伯、连帅之间的博弈,胜出者合天下于一,是谓天子。每一层博弈的胜出者,并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插手其他群体的事务,囿于当时的自然条件,不能够动员足够的力量发动对部落发动灭绝战——这就是封建制的构建逻辑。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封建制的产生和当时的自然生产条件低下关系密切,随着自然生产条件的提高,群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能量强大的群落,开始有能力动员足够的力量消灭其他群落,群落之间的战争开始转变为灭绝战,首领的地位就岌岌可危。新的首领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必然逐步削弱其他群落。

尽管周公旦封建亲族,屏藩周室,周公的希望亲族诸侯们外御其辱,结果这些亲族诸侯却兄弟阋于墙。处于封建制顶端的天子,对于诸侯并非彻底的信任,强势的天子,必然要采取措施,警惕诸侯,逐步削弱诸侯,弱势的天子可能被诸侯挑战,天子始终处于摇摆的地位。

2、亲情浓度的稀释

周公旦封建亲族,依靠周王室的族人拱卫周室,对周公旦来说,“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如此可保证王畿之地的安全。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其四章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据统计,周朝的“同姓诸侯五十四,异姓诸侯四十五,姓不详者三十四。”[1]同姓诸侯,多为周王室的嫡系子孙,封建伊始,对于周室的感情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子孙的传承,原有的亲情浓度必然被稀释,同宗亲情逐渐稀释成陌路之人,兄弟共御外辱的局面逐渐演变成为内部争斗,在互相的倾轧中,出现“子颓之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3、愤愤不平的异姓诸侯

周公推行封建制,分封的诸侯,对于异姓诸侯的分封,除了功臣之外,还包括以前的帝王之后,和本身就存在的部落。对于以前的帝王之后,这些诸侯曾经辉煌过,自然一心想再度辉煌,周王室刚建政时就发生三监之乱,商朝遗民武庚为了复国,起兵对抗周室。对于这些本身就存在的部落,虽然被周室封为诸侯,但是实际上和周室并不存在特殊的感情纽带。根据瞿同祖先生的考察和分析,异姓诸侯,除了一些比较小的国家处于内陆,大国基本处在荒蛮之地,或者比较容易受到戎狄侵略的之地。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这些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的异姓诸侯,在周王室实力强大的时候,尚可容忍一时,一旦这些诸侯国强大,自然要打破这一套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新的政治格局,果然楚庄王观兵于周郊,要问鼎的大小轻重。

4、吊诡的土地

土地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基石,诸侯要依照土地数量纳贡,周朝对于土地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土地属于封邑主绝对私有,封邑主可以将土地授出,受田的庶人决不可将土地再行拆分,更不可能将土地进行买卖。

按理说,这套严格的制度执行下去,土地封邑主私有制不可能瓦解。对于农民来说,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开土地买卖的先例,农民对于封邑主要履行各种赋役,赋役越繁重,农民的积极性越低,农民没有瓦解封邑主土地私有制的能量,却用另外一种方式抗拒着这种土地制度。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有能量搞土地买卖的自然是封邑主们,封邑主们如果始终克勤克俭,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欲望毕竟会无限扩张,日用消耗增多,感到财政困难,针对代为耕种土地的庶人,加征赋税,赋税增加,庶人负担日重,耕种土地的积极性降低,反过来又加重财政困难。

封邑主们开始寻找开源方案,搞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土地,提高农民积极性,扩大赋税来源。周公行封建之时,土地为天子一人所有,分封土地,诸侯拥有土地的绝对支配权,本意传承万代,结果却因财政原因不得不进行土地改革,破坏封建基石,吊诡之极。

5、阶级维系的不可能

周公制礼作乐,针对诸侯和天子,贵族和平民分别在祭祀、婚姻、丧葬和服饰器用都有严格的规程限制,下层阶级不能僭越,阶级之间的服从也有严格的规定。这种所谓的阶级服从,尤其是诸侯和天子层面的服从,需要武力维系,一旦诸侯能量增强,自然不需要遵守这些礼仪,甚至以僭越礼仪,作为自己实力的证明。

诸侯内部,特别是诸侯和卿大夫之间的阶级服从,也要靠实力说话,卿大夫实力增强,废立国君之事常有。人有贤愚不肖,实力此消彼长,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不可能持久维系。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摇摆的天子,时刻警惕诸侯,时刻想削弱诸侯,反观诸侯,亲族诸侯亲情浓度稀释,异性诸侯虎视眈眈,愤愤不平,封邑主日用耗多,因为财政苦困难,实行土地改革,田地私有,强势诸侯僭越礼法,卿大夫操控国政。这些因素不是一朝一夕的出现的,周公建政之时,这些都已内生在封建社会之中。

封建制组织结构下,产生的天子、诸侯、权力、私念,这种权利承包制的政治组织形式,在建朝初期权力组织稳定,往往中后期就会陷入诸侯纷争,出现群需用逐鹿的局面。群雄逐鹿局面的出现,为封建制权力组织结构的改变提供可能,为封建社会的终结造就了条件,封建政治必然向新的政治形态演化。

让我们回到开头姜太公和周公旦的一席对话,两人都是站在封建格局必然崩盘,会演化新格局的这一判上进行。姜太公明白封建格局早晚要被别人打破,打破封建格局最后能够生存的必然是实力最强的诸侯,况且自己又是异姓诸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日后天子必然削弱异姓诸侯,为了保障齐国的生存,使得齐国强大,就必须选贤任能,论功行赏,让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如此齐国才能强盛,所以就必须举贤而上功。

为什么封建社会最后会崩溃?

周公旦作为封建社会的奠基者,又是周室子孙,他明白任用亲族必然找不到一流的治国者,必然造成国势衰弱,但是亲族之间能够互相帮衬,结成联盟,能够保证政权不会旁落,能够消解臣子的非分之想,尊尊亲亲就成了首选。封建社会的演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先是封建制内部诸侯的调整,力量强大的诸侯开始称霸,天子地位衰微。封建制内部权力组织结构自第一次开始进行内部调整,便开始走向一条不归路。新的政治规则开始出现,封建政治的演化开始出现以下景象:

(1)诸侯之间的兼并越来越激烈,春秋时期不得灭中国诸侯成为底线,战国时期停止分封,将所灭诸侯国改设郡县;

(2)诸侯之间的征伐次数越来越多;

(3)诸侯之间展开军备竞赛,礼法意识形态居于末流。

封建制的演化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强组织运用各种手段兼并弱组织。诸侯依靠各种手段开始一场血腥的无节操的兼并,纵横之士的合纵连横,士兵的征伐。每个诸侯这个时候都有两个目标:保存自身+兼并其他诸侯。在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唯一目标就是“征伐+兼并”,获取其他诸侯的财富、土地、人口。以“兼并诸侯”为目标的情势下,什么仁义礼智信果断被抛弃,一切以战争胜利为目标。随之而来的便是依靠军功的新贵崛起,更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

魔瓶一旦打开,事物将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自第一次诸侯兼并开始,历史便被注入新的律令,封建社会便开始朝着新的方向演化。秦国商鞅变法,设计出“军功封爵+农业生产效果最大化”的秦国法家体制。这一体制极度适应诸侯兼并的社会生态,果然最后在秦国崛起。封建社会演化的过程呈现出下列特点:

(1)原有贵族阶层被稀释;

(2)军人阶层崛起;

(3)纵横之士异常活跃;

(4)各个诸侯之间的亲缘和血缘关系开始逐渐切割;

(5)各个诸侯为了适应的新的局势开始一系列的变革;

(6)实力成为唯一的追寻对象,暴力决定一切;

(7)封建格局分化→诸侯兼并重组→大诸侯出现→大诸侯之间竞争→最强诸侯胜出。

在这封建社会向前进化的过程中,有的人名留青史,有的人国破家亡,有的人封侯拜相,有的人黄粱一梦,有的人殉国殉道,有的人战死疆场,有的人一展抱负,有的人依旧轮回。

作者简介:徐律,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现为执业律师,关注柬埔寨多年,欢迎加徐律微信xxsmru,和徐律聊天、沟通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