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文化中出土的玉器以其造型精美、纹饰神秘和数量众多而著称于世。
良渚玉器的纹饰里有一个特别经典的人物造型,其在良渚出土的玉琮、玉徽中反复出现。见图1
良
见图1:
见图1中蓝色
箭头所指向的是一只虎的两只锋利的前爪,由这两只虎爪 形象可推定将下颚放置在其上的兽首就是“虎首” ;
见图1中跪在而不是骑或站在虎背上的“人”:他的两只手不但没有抓住虎首,反倒是将两手中的十指全部尽力伸直,并且只将左右手中的两只大拇指完整强力向上伸直并露出,其它8只伸直的手指则隐藏在两只虎目之后。
强力向上伸直的拇指也是“纵拇指”,是和“纵目”形象相互伴生的一对巴蜀图语符号。所以在此可看一眼就可确定:画面中圆睁的“虎目”是指代“巴蜀纵目子”的图语符号。这是一组肢体语言,也是一组两两相对、发音相同的伴生符号。
画面中的“人”,他眼珠的形象和“虎”眼珠的形象相同,这两双眼珠都是指代“
鸟首上纵目子”的符号。
因为:
画面中的“人”是带着用鸟尾羽做成的冠,他蒜头样的鼻子我初步认定那就是一张似鹰嘴样的鸟嘴。所以这个人物形象是“人”和“鸟”的结合体,并且“人”与“鸟”是互换的关系——因为“鸟首上的纵目”和“人首上的纵目”是重合在一起的;又因为“人”的左手(左首)上有“纵拇指(纵目子)”,“人”的右手(右首)上也有“纵拇指(纵目子)”;
所以:由画面中的人与鸟所构成的图语话意是:(有)鸟首上纵目子倒!因为画面中的人是跪着的,这种姿势是“倒”的一种图语表达形式。
在这个玉徽中,最为关键的符号是画面中的“人”的牙齿。他的牙齿是由“方格纹”构成,方格纹的图语话意是“巴蜀母地中有根”。
解读到此,图语意义也都出来了吧!由“虎首”后面的“人”等纹饰所构成的图语话意就是:巴蜀母地中有根;有鸟首上纵目子倒(回)。
注:这件玉徽中虎首上的“纵目”是指代“鸟首上纵目子”的符号。虎首和“人”身上的其它纹样以后再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