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著名的“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昵称64575170 2019-06-25

西汉末年,皇帝荒淫昏庸,宠信外戚,弄权误国,民间普遍“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王朝丧钟已经敲响。

在统治阶级普遍腐朽的上层社会,外戚王莽却似一股“清流”,以勤俭爱民、礼贤下士、忧国忧民著称。他通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攒下超高的人气,获得了无数人的点赞。苦心经营的王莽,在公元8年十二月,实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代汉建新朝,改元“始建国”。

面对西汉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创建新朝的王莽,颇为自信,他想通过酝酿已久的改革,医治千疮百孔的社会。于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莽改制”很快正式推行,最重要的土地制度改革,着重实施。然而仅仅过去四年,随着风起云涌的起义兴起,王莽的改革即宣告失败。

千百年来,围绕“王莽改制”的失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讨论:时代条件、个人局限以及王莽的人品等。

我们可以来浅析其中的原因。

浅析著名的“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王莽)

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

汉承秦制,土地也实行私有化,私有化意味着可以自由买卖,这也并不是秦王朝的首创。春秋时代,土地地私有化苗头就出现了,并愈演愈烈。

进入战国时代,鲁国实行“初税亩”(即无论公私田产,皆收税),郑国实行“作封洫”(即挖掘沟渠,承认私田合法性,取消定期分配的井田制,按亩征税赋),晋国实行“作爰田”(即改变原井田疆界,将公田分配,使用权长期化),楚国实行“书土田,量与修赋”(即调查并登记土地,估算收入,根据土地上的收获决定赋的征收数额)。

土地私有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到王莽新朝建立时,土地私有化数百年,这种制度深入人心,东西南北中,尽是私有土地。

土地私有化,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利往”,但它容许田产进行自由买卖,也容易出现“富则更富,穷则益穷”现象,当天下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土地时,社会就要面临崩溃,这就是王莽需要面对的严酷现实。

浅析著名的“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土地制度改革内容

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 新朝建立伊始,王莽就下诏颁布了土地改革方案。

“古者, 设庐井八家, 一夫一妇田百亩, 什一而税, 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馀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改革方案规定,上古时期,天下实行井田制,八家共耕井田,一对夫妇有田百亩,十税其一,则国富民强,天下称颂。现在,为消除危机,土地也要归属国家所有, 个人不准买卖;如果一户人家没有达到八个男丁,但是拥有的土地却超过了一百亩, 那么, 这户人家按照法律规定,就应该把他们多余的土地分配给本族,或者是邻居中没有土地的人们。

土地改革的结果

王莽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土地,反而被大地主欺诈得更厉害,大地主们需要分割土地,自然更不愿意,这样就使得改革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由于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 王莽不得不在始建国四年,也就是诏令发布后的第四年, 宣布取消这项土地制度改革。

“诸名食王田, 皆得卖之, 勿拘以法。犯私买卖庶人者, 且一切勿治。”

以前规定,王田不可以买卖的法律废除了, 现在又可以买卖了, 王莽的土地制度改革正式宣告失败。

浅析著名的“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王莽)

土地制度无法实施的原因

  • 脱离实际,土地少人口多

按照王莽的设计,一户一百亩土地,西汉末年人口,以公元前6年(汉平帝元始2年)以例,在籍人口将近6000万,垦田近850万顷,如果平均分配,一户一百亩土地没问题,但是,经过西汉二百年的发展,王朝初年,分配给各个农户的土地,已经纳入到大地主的名下,农户要么失地成为流民,要么投靠到大地主门下,成为佃农。

政府手中可分配的土地其实非常少。一边是稀少的土地,一边是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土地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 脱离实际,改革根基不稳

王莽本身就出自地主阶级,而他能够从众多外戚中脱颖而出,跟农民没有丝毫关系,完全是朝中重臣的拥护,而这些朝中重臣,无一例外,都是大地主,哪怕入仕前,他们出身平民,一朝入仕,进入朝廷,他们也会利用手中的特权,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的代言人。

王莽将“土地归公,再均土地”的作法,无疑是对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伤害。他们绝不会将口中的肥肉吐出。“共产主义”绝不会是和平的演变,更不会是朝廷的一纸诏命,就能够顺利推进的。

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王莽寄希望于行政命令,幻想上上下下的大地主们,会心存善念,割肉予民,不符合人性,土地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西汉的土地兼并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土地兼并在汉武帝时期,已经比较严重,董仲舒曾向汉武帝上书:

“富者田连阡陌,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贫者无立锥之地”。

他曾提出“限民名田”之法,即给占田的人,立一个最大的限制,不容许超过最大数量。但汉武帝未能听取,也许是他知道,这根本行不通。

浅析著名的“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

(古人耕地)

结语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王莽夜以继日的工作,不断尝试的改革,并不能挽回天下人心,政策方向错误,只能使王莽的马车脱离实际,丧尽人心。他以为一道圣旨,就可以令美好的土地设想,成为现实,却不知人性的贪婪与诡诈,令他均田地的愿望,早早地落空,引来更切齿的仇恨。

王莽的土地制度改革,按照和平方式,寄希望于一纸政令,可惜没有什么作用,腐朽猖狂的大地主依旧逍遥法外,占有大量土地,政府手中依旧无地可分,贫民依旧流离失所。

这些贪得无厌的大地主,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巨大代价。数年之后的绿林、赤眉大起义,将把他们放在砧板,以血腥的武装暴力,强制他们刮骨割肉,许多大地主沦为赤贫,体会到无依无靠的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