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最困扰的健康问题,莫过于现代慢性病。 这种由于现代人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病,被戏称为“富贵病”、“生活方式病”、“现代都市病”、“现代文明病”,最常见的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我国慢病仍在快速上升,到底是哪些因素在“作祟”?怎样才能降低慢病发生率?通过哪些改变可以预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近日的“新时代中国营养与健康创新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王陇德院士:科学饮食,避开5大误区王陇德院士表示,影响慢病最重要的高危因素是:不健康饮食、能量摄入过多、缺乏体育锻炼,以及长期抽烟和过量喝酒。 其中,首要的可纠正、改变的因素,就是均衡健康的膳食。 怎么改变呢? 王陇德院士说:“由于摄入营养不均衡,造成超重肥胖的人群快速增长,合理科学的膳食非常重要,合理膳食首先要避开5大饮食误区。”
王陇德院士表示,营养学会推荐的油脂的摄入量:人均一天半两左右(约25克),但目前人均几乎超一倍。 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植物油是素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吃无妨,其实植物油的能量和动物油一样,每1克植物油可产生9千卡能量; 如果不控制植物油,同样可以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引起超重、高血脂,甚至动脉硬化。
“水果,中国人吃得很少,有人认为水果是零食,有人觉得热量高、含糖高,其实不然。” 王陇德院士表示:常吃的水果,热能比常吃的一般食物低,比如二两米饭110千卡,常吃的水果平均热能只有45千卡。 而且,升糖指数较高的还是米面类,平常吃的水果是低的升糖食物,糖尿病可以吃水果,只是要控制总量。 常吃水果人还能降低中风、惯性病的发病风险。“所以经常吃水果是科学膳食方式,应把水果作为必备饮食,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对于吃鸡蛋,很多人有不正确的观点,一般老百姓不敢吃蛋黄,觉得蛋黄里面有大量的胆固醇。” 王陇德院士解释:鸡蛋的营养多数都在蛋黄里,且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卒中的风险。 “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把鸡蛋的推荐改为每天吃一个,或每周吃六个,不吃鸡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黄,可能失去很多必需的营养素。”
美国总结出,近30年软饮料给儿童增加了20%的体重,造成儿童的超重肥胖。 “大量的软饮料提供到市场,有人甚至将软饮料当水喝。” 王陇德院士表示:“欧盟的法律规定学校及其周围不得设立软饮料自动售货机,孩子就是让他喝水;国际社会研究表明,即便是成人经常喝软饮料,也会增加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关于牛奶有很多谣言,有的人干脆直接用豆浆代替。 其实,按照食物的成分表,豆浆含钙量只有牛奶的1/10。 因此,王陇德院士建议:“如果一天喝够400到500毫升的奶,钙基本上就够了,豆浆补钙效果远不如牛奶。” 那么,中年人应该如何均衡膳食呢?王陇德院士曾多次分享“十个网球”原则。 所谓“十个网球”,是指每天10个网球大小(和中等身材女同志的拳头差不多)的食物摄入总量,包含四大类食物:
照这样吃,只要吃好了,食物多样化也做到了。 总之,“什么都吃一点,但什么都不要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