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BC跟拍49年:穷人是怎么翻身的?

 James0577 2019-06-25

大家好,我是签签。

你们认为:穷人会一直穷,富人会一直富吗?穷人很难翻身?

有个英国的导演是这样认为的,为了验证这个观点,他花了49年拍了一部记录片《人生七年》。

节目跟踪拍摄14个不同阶层的7岁孩子,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记录他们真实的人生。


纵向追踪:1964~2012年

——————

先说一下纪录片的结果:每个人在56岁时的生活状态,基本没有摆脱7岁时的出身阶层。富人家孩子的人生大多更加精彩和顺遂,穷人家孩子的人生大多艰难辛苦。

但这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因为金钱财富上的区别,造成了这种差异。

富人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更加自律、目标明确,在7岁的时候就开始读《金融报》了,并早早明确了自己要去名校上学,要做律师或医生等等。

最后他们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

相较之下,穷人家孩子在7岁时更为自由散漫,有的在街头打架,有的孤单寂寞。谈到对未来的期望时,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

后来的他们,大多从事着服务型的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时常还需要社会的帮助。才能维持生活。

不同的阶层和出身,伴随的是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质量和见识。这些确实都是生来就不同的东西,也是我们往往抱怨命运不公的部分。

难道,寒门真的无法出贵子吗?

如果这部纪录片只是说了这个道理,倒是有些无聊。在这14个孩子里面,有两个“例外”——逆袭成功的尼克和大起大落的尼尔。

他们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期,走完他们的人生,不管好的预期、还是坏的预期。

尼克来自农村,是他们村里唯一的孩子,每天走三公里去上学,从小面对镜头就有些怯场。但他知道自己的兴趣,有自己努力的方向。

▼他说:“我对理化有兴趣,可是我不要在这里读。”

21岁时他考上牛津读物理,28岁时移民美国,在大学当教授。从乡下到牛津的这个过程有多艰辛,镜头无法记录下来。但每一集,他的眼睛都愈来愈明亮和坚定。

出身和阶层确实是个问题,但是他自身的性格和努力让他突破了局限。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

其他几个穷人家孩子没有做到的原因,是觉得那个叫“出身”的天花板太过强大,望而生畏,索性放弃,自己老老实实待在下面。

走上成功之路的富人家小孩,长大之后对着镜头抱怨:你们只看到我依照自己的规划顺利完成了学业,但没看到我深夜埋头功课的样子,没看到我为考大学付出的艰辛努力。我的成就被看作是生来就有的,而你们不知道我平时有多刻苦。

最可怕不是他们有钱,而是他们不仅没有恃宠而骄,反而付出了更多倍的努力。

对应的,另一个演脱了剧本的“例外”尼尔,是一个来自中产家庭的孩子。

7岁的他自信可人,天真可爱地叙述着他的梦想。14岁的时候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少年。

▼7岁时的尼尔

但后来,考大学失利,没能考上牛津,考上了另一所。但没有符合父母和他自己的预期,大一便辍学做了建筑工人。之后流浪辗转在英国各地,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种对比真的让人很心酸。

▼从21岁到42岁,尼尔一直在流浪

从中产沦为了底层,尼尔成为了观众最为关心的人物。好在后来他的人生出现转机,他开始参政做地方议员,骑着自行车一个一个去拉票。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尼尔参加议员竞选,在电视上为自己拉票

你看,没有任何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纪录片中的14位主角20岁时有过一次聚会,年轻的面孔透着同样的青春气息,同样的意气风发充满幻想。大概所有人的20岁都是相似的,差距在20岁之后慢慢拉开。

他们20岁时的聚会▼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在不停的努力,而一无所有的人却在懒散度日的时候,差距就是这样被拉得越来越大的。

————————

纪录片中的西蒙在56岁的时候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如果在学校用功了,现在就能过得更好。

可惜的是,人生不能重来。我们只能在每一个当下,为了更宽广的世界而拼尽全力,为了改写命运的剧本而奋力起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