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正陆续公布高考分数,不少高考生们正紧张的研究#高考报志愿#,你有什么经验吗?你当年是怎么挑选的专业呢?欢迎文末留言参与本期话题讨论哦~ 话说回来,咱们戏曲演员的成才之路也是一条漫漫求学路~艰辛程度决不低于高考~ 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戏曲演员往台上一站就是一道风景,他们身上的玩意儿、气质、台风、艺术塑造力都是在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中习得的,这里面倾注了演员自身和他们的师长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戏曲绝活:跷功、椅子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从被选拔入学到取得一定成就起码需要十多年。现在戏曲越来越普及,竞争愈发激烈,能成名成腕的时间要更长、难度要更大。 入学:巨难考 戏曲专业演员的培养是选拔性的,必须是老天爷赏饭吃、是那颗好苗子才有机会正式接受教育。 出身梨园世家或是有机会能拜在名师门下的幼童,是拜师学艺的手把徒弟。一般在六七岁的时候开始拜师学艺,像梅兰芳大师、程砚秋大师这样的,均是“家学”或“私学”出身。 集体学艺的组织即是“科班”。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梨园旧址 科班最早出现于唐代,名曰“梨园”,这也是戏曲界被称为梨园行的原因。根据《新唐书》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真正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模式的科班兴起于明朝。明朝戏曲大繁荣使得急需各种地方戏的人才,传统的艺人授学方法培养人才已经供不应求,于是各地戏班开始组建类似私塾的地方来教授技艺,也就是俗称的科班。 旧时科班童伶 科班一般在6至11岁之间入学,有带艺入科的也有零基础的,学制在7年左右。早期的京剧科班只收男生,后来崇雅社建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招收女性的戏曲科班。 到了现代,戏校培养成为主流,招生标准也更为细化,音准、软开度、形象、文化无一不包括。因此,虽然招生年龄相比于以前大了,在十多岁,但想要成功考上戏校,不练童子功基本是胜算不大的。 坐科:苦学艺 学生坐科期间,师父会给学生按字辈取艺名,如马连良是“连”字班,谭富英是“富”字班。 富连成科班 富连成是京剧教育史上公认的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 科班还会根据学生的品貌喉音,划分学习行当,或生、或旦、或净、或丑、或文或武。每日喊嗓、吊嗓、翻跌、武打、教歌唱、拉身段,进一步可以学大戏。学生所学之戏,约达十余出。这时候就会时不时安排登台演唱机会,象征性的给一些费用,谓之“点心钱”。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过去坐科一般需要七年左右,现在中专3年到6年、大专3年、本科4年、研究生3年。越来越多的演员选择不断进修,提升学历的同时也多学一些剧目,扣得细一些,让艺术更加稳扎稳打。 出科:谋生计 学成期满,学生出科时须焚香谢师,将入科时所立字据领回。 富连成社戏单 过去的科班一般有戏校和剧团的功能,毕业后学生如果继续从事戏曲事业的,大致有三条出路: ✔ 可以在该班演唱,老板给安排戏码、开工资; ✔ 可以在该班教戏,有工资; ✔ 可以到其他班社唱戏。 现在的戏校学生毕业后,除了继续上学深造的,到了剧团之后,一般会有资深演员继续教授提携,有的优秀演员能被名家看上,从而有机会正式拜师学艺,继承发扬流派艺术。 行为和道德要求甚严 过去在科班中,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从艺术到生活习惯、待人处事、道德修养上都有全方位、具体化的规矩。 科班练功 艺术上有评判标准,如“最要四则”: 要分平上去入。要分五方元音。 要分尖团讹嗽。要分唇齿喉音。 要分曲调昆乱。要分徽湖两音。 要分阴阳顿错。丹田须要有根。 唱法须要托气。口白必须要沉。 后台管理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如“后台不得犯野蛮,撞闯祖师龛、銮驾、供器桌,斗殴拉帐(桌),摔牙笏,砸戏圭,动人名牌,抡箱板等情,一律罚办不贷。” 日常行为必须遵照班规,如: 夜不归宿——责罚; 夜晚串铺——重责,罚跪; 偷窃物件——重罚,不留; 设局赌钱——责罚; 当场阴人——责罚; 混乱冒场——责罚; 登台卸装——责罚; 台上笑场——责罚。 严格的管理、扎实的教学,让“科班出身”成为一种高标准专业化的象征,许多优良的传统至今仍在延续。 |
|
来自: 耶律telx6nttsq >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