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维爱月明风清 2019-06-25

去年回家的高铁上,我曾遇到一位大男孩,背着大大的行囊准备从成都进藏。这是他第四次入藏旅游,一路上都在兴致勃勃地神侃关于西藏的故事。

我问他,西藏究竟是哪里这么吸引他,男孩想了很久,告诉我四个字:信仰之地。

那时我并不能很好的体会其中的含义,直到看了《冈仁波齐》。

据说在电影上映那会儿,俞敏洪观影后极受震撼,大笔一挥,公费请四万名新东方的员工一起看。

他想让员工们看到信仰:这种在钢铁丛林里几乎要绝迹的东西,在这里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存在着。

《冈仁波齐》是一部“伪”纪录片,但它伪的很真实。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导演张杨找到这样一群想去朝圣的藏民,资助他们实现愿望,并一路跟随录制。真人出镜以及简洁朴素的画面,确实原汁原味的呈现出了这群人的生活和信仰形态。

不管途中孕妇生产或是末尾老人去世,这些在人生里能掀起大波的事件,在张扬的镜头里都表现的格外克制,甚至可说平淡无奇。

一方面,大概他想铺陈朝圣路的庄严肃穆和朝圣者的矢志不渝。另一方面,大概也是不想对朝圣做过多额外的个人注解。

张杨只是一个平静的旁观者,把真实放到观众眼前。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可信仰实在是个过于危险的话题,一不小心,它和迷信就会被等同起来,受到以“理性”为标签的众人口诛笔伐。

仅仅是陈述事实,《冈仁波齐》就引来了极大争议。

有人说,它让人心灵得到升华;也有人说,它是在消费信仰和人们对神秘西藏的猎奇心理;更有人说,不知道藏传佛教到底有多可怕就在宣扬朝圣之路,简直就是拖住时代后腿的无耻之徒。

就着《冈仁波齐》和这些不同的评论声,我想谈谈信仰这件事。

信仰的形态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对某种思想主张、宗教或某人某物的强烈信念,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奉宗教是一种信仰,信奉科学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而这些思想里掺杂着精华与糟粕,也注定了信仰的参差不齐。

因此,鉴别思想、选择信仰,以及利用信仰做何事,才是真正判断好坏利弊的基石。

有人拿拍摄《冈仁波齐》与欧洲政教不分导致黑暗中世纪的情形来做类比,以此说明宣扬朝圣是多么让人不齿的行为。我实在不敢苟同。

所有被世人所接受的信仰,出发点几乎都是与人为善的,或救民众心灵于苦难,或教导民众积极向善。

政教不分导致黑暗社会,该责怪的难道不是利用信仰操纵人民的政客吗?就好比小偷拿着开锁器破门入室盗窃,该责怪的难道是开锁器?这种判断实在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更何况,我想大多数看了电影的人,并不会激动地决定要磕上十万个长头去朝圣。更多的是会在电影中看到被信仰加持后坚韧的力量,并因此受到鼓励。

我们都有着各自的信仰,往小了说,或许信奉金钱、或许信奉爱情。

听其言不可信,唯有观其行才可知几分。

比如,标榜自己崇尚互相尊重的人,三言两语却都在挤兑人,显然他的信仰没找对。

你信仰什么,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千人千面,信仰亦如此。同样的信仰在不同人心中会折射出不同的光辉,人心始终比事实更重要。

信仰的力量

《冈仁波齐》里,朝圣一行共11人。这是一支略显奇特的队伍,有72岁的老人,有9岁的小孩,有膝盖受伤的屠夫,甚至还有孕妇。

当看到这群虔诚的人们在告别家人后,向前一个猛扑趴倒在地时,我吓了一跳,眼泪也夺眶而出。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原来长头是这么磕的。与我原本以为的小心翼翼截然不同,他们狠狠地把自己砸向地面,没有一点犹豫和轻怠。

途中不管风霜雨雪或艰难困苦,他们始终保持着念经、磕头、起身的节奏。一磕就是一年,2500公里,是什么支撑着如此枯燥又折磨人的动作?

我只能想到“信仰”二字。

途中,孕妇次仁曲珍是最辛苦的人之一,但我未曾听到她一句抱怨,生产后,大家都祝福这个朝圣时诞生的婴儿,说他“命真好”。他们是打从心底敬畏着朝圣这件事。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9岁小姑娘额头磕疼了,领头人问是否要放弃时,小姑娘的母亲说 “让她磕、磕头好。”然后转而对女孩道:“女儿要磕头啊,磕头长见识,磕头很好的。”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她们不是高文化的人,因此说不出磕头究竟好在哪里,但这种由衷的信仰,由母亲言传身教的传递了下去。

我完全没办法判断磕头是不是真的好,但我敢肯定,女孩长大之后,不管她依然在那个闭塞的山坳里,或是去了大城市,这一年的朝圣经历,这份坚定的信仰都将成为她人生中的宝藏。

朝圣的人们没有迷惘,只有坚持。始于苦行、终于信仰,收获的是巨大的满足感。

信仰不一定正确,但信仰一定有用

屠夫旺堆之所以会踏上朝圣的道路,是因为觉得自己杀牛太多,想要洗清罪孽。磕长头就能清除罪孽吗?理性的人们会不以为然。

但旺堆相信,并因此戒了酒。他因为信仰而得到内心的安宁,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很多成功实业家也都有这么一个好用的信仰。

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便是一个有自己坚定信仰的人。

他的信仰来自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总结起来核心思想是“演化”。

达里奥用其衍生出了一整套逻辑严密、可执行的算法体系,多年里不但自己坚持使用,而且要求员工必须贯彻执行。以至于有人评价说桥水公司像个邪教。

正是这个信仰,推动达里奥将桥水公司一步步变成一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原则”为本的奇葩公司,虽然外界对其管理文化褒贬不一,但没人能否认这是一家成功的公司。

信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不见得“正确”,甚至“蒙昧”,却一定“有用”,能够支撑着人做出决策,度过难关。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朝圣

其实,谁不是在自己朝圣的道路上五体匍匐于地,艰难前行呢?

可有多少人能如这群人般信仰坚定矢志不渝呢?又有多少人真正走完了全程呢?

我们不断改换着信仰,一个梦不成,换个梦就好。

我们为自己注解“人生需要多姿多彩的不同体验”,甚至因为遍地开花的梦想和蜻蜓点水般地成就而沾沾自喜。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我们不愿想起激情后的一抹疲倦;

我们刻意忽视喧嚣后的空无一物。

因此,我们焦虑浮躁,内心空虚。

做了很多,却收获很少。

我们缺少信仰,坚定的信仰。

看着电影里的众人,衣衫褴褛,眼神却清澈。

漫漫朝圣途中,若无信仰加持,便容易放弃、容易走上歧途,也许终此一生也无法走到神山脚下。

我们应当好好探问内心,找出那些让我们为之死心塌地的东西。

冷门、寡味,俞敏洪却掏钱请4万员工观看,这部电影到底在讲啥?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

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

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

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冈仁波齐》里,老者曾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家贫的猎人,每次打了猎,都会给山上修行的喇嘛送两只鹿。山的这边鹿被打完了,猎人飞过悬崖到另一边去打猎。

喇嘛想连猎人这种罪孽深重的人都能飞到山的另一边,他一个修行多年的喇嘛,必定可以更轻松地飞过去。结果,喇嘛掉进了水里。

老人说:最重要的是心。

七堇年曾写过: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信仰并不是迷信,而是我们一生中贯彻始终的信条。

每个人都应当找到自己的信仰。

待末了,不怕,亦不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