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战争 (中6)

 陆一2 2019-06-25

百年战争

伊比利亚风暴

来自半岛的王国

卡斯提尔王国,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封建王国,也是如今西班牙王国的主体组成部分,卡斯提尔也有城堡之地的意思。从地理上讲,比利牛斯山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与欧洲大陆分割开来,也避免了遭受强大法兰西的过多干涉。比利牛斯山对于伊比利亚半岛而言可谓是天然屏障,在阿拉伯世界崛起时这里曾经被阿拉伯人占据,直到当年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捷会战中击溃了阿拉伯人,才最终阻止了整个西欧的伊斯兰化。

(这里的普瓦捷也是百年战争中黑太子爱德华大放异彩的地点,同样的地点,穿越了六百年的时光。只不过这一次胜利并没有眷顾继承西法兰克衣钵的法兰西人)

比利牛斯山天然分隔了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

直到现在也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天然国界

在那个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时期,比利牛斯山也可以说是欧洲大陆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过如今已经是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半个多世纪之后了,天主教国家之间的内战已经成了那个时代争锋的主流,毕竟“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最终的三十年战争将这种积累的矛盾推向了巅峰。而远在欧洲大陆西端的卡斯提尔王国,除去东北部阿拉贡王国(驱逐阿拉伯人后建国)、纳瓦拉王国(后并入法国)和南部的格拉纳达(1492年被吞并)以及西部的葡萄牙王国这些国家外,附近有影响力的国家只剩下海上邻国英格兰和山东强国法兰西。综合历史和地理因素,1350年卡斯提尔王国佩德罗一世的登基,便引起了英法两国的高度关注。

1476年伊比利亚半岛势力分布图

此时距这场内战已经过去109年了

尽管这位佩德罗一世是父王阿方索十一世与葡萄牙妻子留下的唯一拥有名分的儿子,然而放浪的父王却给儿子留下了足足十个私生子兄弟。即使在文明的现代社会,私生子仍然不免被指指点点,更不要说是高度重视封建礼教的中世纪西欧了。好巧不巧,本次的主角佩德罗一世恰好遭受到了卡斯提尔王国贵族们的一致嫌弃,他们甚至还给他取了个“残忍者”的雅号。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希望渺茫的私生子们也收获了贵族们的期待,私生子恩里克就是在这种非常时期被发掘出来的。鉴于上文中提到的卡斯提尔王国的特殊情况,英法双方都免不了拉拢其作为反制对方的盟友,而佩德罗一世自己则在著名的普瓦捷之战中见识到了英格兰军队的破竹之势,选择与强势的英格兰签订和约,结为盟友。

“残忍者”佩德罗一世

法兰西的战前准备

到了查理五世与英格兰短暂和解之后,虽然抗击侵略的国家战略没有变化,但萧条的经济和衰弱的国力导致他还没有能力与死敌正面交锋。万幸的是,私生子亨利的夺权行动让查理五世看到了希望,更重要的是,1352年恩里克的反叛行动失败后,这位卡斯提尔王国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便选择了投靠山的那边的法兰西王国。作为雇佣军的亨利作战勇猛,战功卓著,查理五世思忖再三,钦定了当时法兰西王国最伟大的统帅——布列塔尼之鹰贝特朗·杜·盖克兰指挥反攻伊比利亚的雇佣军团,协助亨利夺取王位。而盖克兰同志在反攻行动开始前先去了一趟法国南部地区——上一轮交锋中被黑太子爱德华祸害得最严重的地区,收拢当地的散兵游勇。

肥胖的身躯并不能阻碍盖克兰成为布列塔尼之鹰

战争的实际情况并不像即时战略游戏一般简单,为了补充兵员,英法两军都会在战场附近现场招募民兵作战,而这些人在拿起武器的前一秒基本都还是在干活的农民。古代战争与近现代战争的很大区别在于对己方战损的承受程度上,近现代动员制度和常备军制度成型后的职业军队能够承受过半的战损,而有民族主义等特殊思潮加成的军队甚至能够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这种情况在古代战争除了温泉关战役的斯巴达军队(全员均为战斗部队几乎无后勤兵)之外几乎不可能发生,尤其在双方都组织松散的情况下,战损超过3成基本就会全线崩溃。而这些拿起武器的农民在溃散后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于是他们非常自然地成为我们熟悉的土匪,这些自称“自由军团”的家伙不仅不投入生产,还会造成严重破坏。在法国南部,这些曾经的国民干着种种令人发指的恶性,比侵略者英格兰人还要过分,连妇女和儿童都不放过。这一点也是法国难以恢复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盖克兰的行程第一步便是去聚集起这些乱兵,没能招安的也必须要就地消灭。失业大军得到了法王的行政认可和保卫祖国的大义名分,瞬间点燃了激情,不需要太费周折便加入了远征的大军。此时是1366年,法国的境况相较两年前查理五世登基时有了质的提升:死对头纳瓦拉国王恶人查理二世被击溃、布列塔尼公爵向法王臣服、南部的兵匪被成功招募,如今内部的严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对国王来说)。现在的查理五世,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卡斯提尔王国好好恶心自己的对手了。

完美配合的查理五世(中)与盖克兰(左)

卡斯提尔王国的国内形势

不过即使佩德罗一世不得人心,他也是合理合法的卡斯提尔国王,更何况风头正盛的英格兰站在他这一边。在1352年赶走了觊觎自己王位的弟弟之后,这位年仅18岁的国王被法兰西国王老好人约翰二世以大国霸凌的方式强迫结盟,还不得不迎娶波旁公爵之女布兰什为妻。这种强压之下的政治联姻显然不可能让人满意,佩德罗一世积极学习父亲的放浪精神,与他的情妇们相处融洽。政治联姻中妻子的地位往往与母国的实力呈正相关,法兰西的衰弱使得布兰什的婚姻变得更加惨淡,如果说原来只是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普瓦捷会战之后这场婚姻简直就是坠入了无尽深渊。佩德罗一世眼见法兰西大势已去,便迫不及待地对英格兰投怀送抱,双方一拍即合。而“残酷者”的称号来自内战时期佩德罗一世的铁腕政策,他先是对塞维利亚的商人课以重税,得罪了商人群体;而后挖了先王的坟墓,得罪了前朝遗老;随后还屠杀异母兄弟和父王的情妇们,得罪了私生子联盟······而让人们印象尤为深刻的,则是内战期间佩德罗对于叛乱者的零容忍。为了惩治叛徒,妻子布兰什也被他下令处死,这场不幸的婚姻以如此血腥的方式迎来了终结。佩德罗一世虽然赢了前几轮内战,却失去了国内贵族阶级的支持,他们给他起了“残酷者”的雅号不说,还变本加厉地参与支持叛乱的行动中来,由此导致了佩德罗一世更加血腥地惩罚,产生了一种无解的恶性循环。而内战的始作俑者,私生子联盟的特拉斯塔马拉伯爵恩里克在被赶走后先是与传统敌人阿拉贡王国结盟,在阿拉贡准备放弃鏖战之时又投奔了法兰西,于是就给查理五世创造了天赐良机。了解了前因后果,如今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待这场王室战争,这场同室操戈的悲剧由于英法两大国的参与充满了血雨腥风,卡斯提尔王国内战也由此演变成伊比利亚半岛的沉重灾难。

私生子联盟代表恩里克二世

英格兰在与法兰西签订布勒丁尼条约后,欧洲大陆的军事重心转向防守和小规模骚扰,本土则囿于农民起义(也许是受到来自扎克雷起义的精神支持和市民革命思潮影响)与经济因素,暂时无法阻止大规模军事行动。但这并不代表爱德华父子会放弃对法兰西的进一步图谋,事实上从他们在卡斯提尔王国上的积极就可以发现他们是打算把占领的法兰西领土经营成固有领土的。而卡斯提尔王国的内战由于前期佩德罗一世的绝对优势,英格兰并未选择直接干涉,尽管他们知道法国在背后做了手脚。1366年,盖克兰率领“自由军团”南下伊比利亚半岛,失去了国内贵族支持的佩德罗一世又因为袒护犹太人而被教皇抛弃,尽管之前一次次地战胜了叛军,然而这次面对法兰西的强大攻势,佩德罗一世兵败如山倒,失去了王冠。恩里克众望所归,手捧王冠登基为王,是为恩里克二世。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的话,那么就像一个皆大欢喜的童话故事一样:正义善良的王子在勇敢的朋友们的帮助下战胜了残忍的暴君,讲述了努力、友情、胜利的宗旨,故事的结尾皆大欢喜。不过只要文明还存续,历史就不会有终结,更何况双方哪有对错之分呢?佩德罗一世的溃败是建立在英国的反应迟钝及教皇乌尔班五世、阿拉贡国王佩德罗四世和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和国内叛乱贵族等强大势力的集体霸凌下的。佩德罗一世被称为“残酷者”是因为他得罪了国内的贵族老爷们,大部分人民群众仍然支持正统的国王;而且佩德罗一世所谓“偏袒犹太人”纯粹是因为他恪守公正原则,拒绝无故迫害这些被歧视的群体所致,然而正是这一点导致他失去了教会势力的支持。佩德罗一世落魄地逃往北方仍支持自己的阿基坦地区,并在那里联络了他的盟友——强大的英格兰。

富庶的阿基坦地区(英占区)

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英格兰方面此时也终于腾得出手来重启大陆计划了,得知盟友惨败的消息后,英国上下意识到无法坐视拥有得天独厚战略位置的卡斯提尔王国落入敌人之手,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支持佩德罗一世复国的计划。英格兰方面不仅同意出兵,还派出了他们的明星将领——在普瓦捷会战中威震欧洲的黑太子爱德华。黑太子爱德华在普瓦捷会战中还有一个战果在之前我没有提到,那就是俘获了法军此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贝特朗·杜·盖克兰,后者被当时的王太子查理即查理五世高价赎回。1356年的普瓦捷会战让法军对爱德华太子恨之入骨,却也恐惧万分,这位全身覆盖着黑色铠甲的年轻人几乎是所有法兰西人痛苦的回忆。然而英军毕竟渡海而来,黑太子爱德华从本土只带来了千人左右的近卫队,又按照以往的传统,就地招募了六千人的雇佣军,阿基坦贵族则贡献了两千余人的军队,佩德罗一世自己还剩下八百人的部队。尽管英国连战连捷,但在那个时代运输成本太高,英吉利海峡不仅仅是天然屏障,也是一座阻碍英格兰染指欧洲大陆的围城,英军在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一直难以组织起与法军规模相当的军队,大量部队仍然靠就地招募或盟友提供。而黑太子爱德华带着东拼西凑勉强凑够一万人的军队,准备开始他的远征之旅。

恩里克二世在放跑佩德罗一世之初就料到英格兰会出兵,在爱德华太子光临伊比利亚半岛前就做了充足准备,两万五千人的卡斯提尔大军严阵以待。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也震动了卡斯提尔王国周围的邻国:岛国马略卡选择举国之力,国王亲自率领百人规模的军队加入英军;夹在卡斯提尔王国和法兰西王国之间的强国阿拉贡王国毫不犹豫地继续支持盟友,还派遣了千人规模的标枪步兵;同样夹在卡斯提尔王国与法兰西王国之间的纳瓦拉王国面临着刚被法国击败无法得罪法兰西却也不敢得罪强势英格兰的两难境地之中,于是国王不得不两头诉苦:先是答应恩里克二世与其结盟并请求他挡住南下的英军;而后黑太子爱德华邀请他结盟时他又充分发挥演技,上演了一出被绑架的闹剧之后,象征性地派遣了三百轻步兵加入英军。大国博弈下,小国的处境从来都是无奈而艰难的,很多时候完全身不由己,倘若贸然参与大国博弈,往往会被卷入其中粉身碎骨。 

图中最小的橙色国家就是纳瓦拉王国

在燃烧的天空下

这次的战场不同于以往法兰西的平原地带,以山地为主,而熟悉地形的卡斯提尔军队配备适应地形的标枪,轻型标枪骑兵将在这里展现他们的强大战力。恩里克二世擅长游击,而盖克兰则将费边战术运用的出神入化,他们深刻吸取前两次法兰西惨败的经验教训,避免仓促正面决战,以本土优势消耗敌军,使远征而来的英军因缺乏补给而不得不撤退。黑太子爱德华初来乍到,并不熟悉山地地形,在习惯性派出百人规模的侦察骑兵开路时,竟然遭遇突袭而全军覆没。初战受挫的爱德华太子意识到了形势的不利,思忖再三,他再次做出了惊人的决定,率领全体部队在两天内强行军50公里,试图找到突破口。然而熟悉地形且轻装为主的卡斯提尔军队察觉到了英军的战略意图,在英军之前赶到了纳胡拉城下,这样一来英军的前进道路就再次被堵死了。如今在英军面前只有背城而战且人数两倍以上还熟悉地形的敌军和静静的纳胡拉河。不过爱德华太子倒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决战地点:平原,此时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让敌人自己选择在此地展开决战。为此目的他不仅专门挑选了四面平坦适合骑兵作战的区域,甚至不修筑防御工事,还专门后撤了标枪射程的距离,如此诱人的条件纵使谨慎的恩里克二世和盖克兰也无法抗拒。很快,就在1367年4月3日,恩里克二世的军队开始渡河准备作战,在几乎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战略部署。卡斯提尔联军的前军设置为盖克兰的精锐法军1000人,吸取失败教训的盖克兰命令骑士们学习英军下马作战,由弓弩手保护下马骑士的两翼;恩里克二世自己则率领精锐卡斯提尔骑士1500人位居全军中心,而精英骑士的两侧,则均被1000名轻型标枪骑兵保护,其间还分散部署少量弓箭手;后军则是由两万人的步兵联军组成,这些步兵构成了全军的主力,背靠纳胡拉河,扼守桥梁,防止灵活的英军逃走。

熟悉山地地形的卡斯提尔轻装部队

黑太子爱德华了解恩里克二世和盖克兰均不熟悉大规模野战的特点,选择提前让对方进行主力决战的方式,来为这段伊比利亚之旅画上句号。这次,黑太子爱德华针对敌方阵型部署己方部队:前军由骁勇善战的兰开斯特公爵率领,有3000名下马重装骑兵与长弓手、雇佣步兵;黑太子爱德华自己和佩德罗一世率领4000名下马重骑兵居于全军中心,两翼则是针锋相对的长弓手进行掩护;后军则是马略卡王国国王指挥的加斯科涅军队与雇佣军4000人。战斗开始,当前军的法军步兵在长弓手的箭雨中缓慢前进时,英军的射程优势让这些精锐的战士们无法还击,只能被动挨打。而眼见前军受挫的恩里克二世,下令两翼的轻型标枪骑兵展开袭扰,然而没有见识过长弓威力的卡斯提尔骑兵们发现自己的进攻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在火力压制下既无法贴身肉搏,又无法投掷标枪攻击敌人。而遭遇反击的骑兵们本能地向内侧靠拢,恰好吸收了中央箭雨的袭击。于是伴随着一轮轮的攻击,除了留下一具具尸体之外,毫无战果。眼见袭击无效,恩里克二世再次指挥精英骑士展开冲锋,结果仍旧徒劳无功,英军的前军似乎变成了防御工事,站在那里岿然不动。恩里克二世终于发现传统的骑兵冲锋无法突破英军,转而调动步兵主力,准备发动左翼突击。可是两万人的步兵部队却在调动之初产生了混乱,反而是英军,抓住了联军动摇的瞬间,马略卡国王詹姆斯率骑兵杀向联军的步兵主力右翼,集火攻击。最终,卡斯提尔联军的主力发生了崩溃,步兵们争先恐后地逃窜,士兵在此时此刻也只是待宰的羔羊罢了。背水一战的军队被置之死地,却没有后生,许多人掉入河中淹死,剩下的则是单方面遭受屠杀。此时此刻,最前锋的法军精锐仍在浴血奋战,结果盖克兰却发现后方的主力部队已经溃散了,自己却被敌人团团围住。明白大势已去的盖克兰不得不交出佩剑,向老对手黑太子爱德华投降,再次成为英格兰的阶下囚。

胜利再次眷顾这位黑色死神

风暴余波

这场战役与以往英军的大胜相似,卡斯提尔联军阵亡了7000余人,而英军却只损失了4位骑士,20名长弓手以及40个雇佣步兵。佩德罗一世再次喜提王冠,而黑太子爱德华则向世人再次显示了自己的强大实力。但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压倒性胜利的英格兰并没能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起初承诺报销军费的佩德罗一世并没能及时履行诺言,导致黑太子爱德华忿而率军撤回阿基坦。查理五世得知盖克兰再度被俘后,仍花费巨资赎回盖克兰。重获自由的盖克兰,立刻恢复了与恩里克二世的同盟,黑太子爱德华的胜利成果很快就化为乌有。

政治上,查理五世明显更胜一筹

佩德罗一世先生也没能够坐稳王位,毕竟战场的胜利并不能彻底改变政局,佩德罗一世依旧被国内的贵族们排斥,而恩里克二世则趁黑太子爱德华撤走之际卷土重来,在法军的帮助下于1369年击败了没有英军帮助的佩德罗一世。被困于蒙蒂埃之后,佩德罗一世试图突围,却被俘成为法军的俘虏。佩德罗一世希望通过贿赂盖克兰的方式逃出生天,不料盖克兰先表面答应他,暗地里叫来了恩里克二世,兄弟二人的对峙颇为尴尬。最终为了打破对骂的僵局,恩里克二世决定抽出匕首杀死佩德罗一世,兄弟二人的孽缘自此画上了句点。佩德罗一世惨死之后,恩里克二世成功登基为卡斯提尔国王,不过他和兄弟一样,也没履行给予法兰西城堡的诺言,只不过这个诺言并没有影响到大局。最终,比利牛斯山以西的伊比利亚半岛几乎全数加入了法兰西的阵营,黑太子爱德华不仅白跑了一趟,付出了高昂的军费,还丧失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支持,并且还让恩里克二世彻底记仇了。不久之后,英格兰的战略失误和迟钝便会让自己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而恩里克二世统治下的卡斯提尔王国,将成为忠实的反英先锋。顺带一提,恩里克二世统治卡斯提尔王国之后,为了笼络支持他的贵族们,从法国引进公爵、侯爵制度,将支持者们都封为大公,还确立了世袭领地制度,于是被贵族们称呼为“慷慨者”。而后他把反犹主义确定为国策,开启了西班牙反犹主义的先河,直接导致后来的伊莎贝拉一世女王设立了暗黑宗教裁判所。

强大的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卡斯提尔王国内战,英格兰最终赢了战争,却输掉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更糟糕的是,由于黑太子爱德华的咄咄逼人,恩里克二世彻底成为了反英联盟的核心成员,卡斯提尔王国强大的舰队极大地填补了法兰西海军重创后的空白。查理五世终于等到了转折点契机,而与恩里克二世的联盟预示着接下来英格兰人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卡斯提尔舰队士兵

未来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