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名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初学法帖如何掌握法度?这需要我们要做到心摹手追的,心摹就是“察”读帖,手追就是“拟”临帖,一要读的细读的深,二要临的准临的像,一点一划的位置都准了,自然就有法度。孙过庭用“读帖尚精”“临帖贵似”,两句话就解释清楚。 清代包世臣则对这两句话做了非常深刻的解释,他对“察”“拟”的解释:拟虽贵似,而归于不似。然拟进一分,而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亦精,终身由之,殆未有止境也。 拟虽贵似,而归于不似:学帖要像,但是最终要归于不像。这是第一句,是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大体上指的是整个临帖学书的过程。然拟进一分,而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亦精:意思是,学的越像,读帖可以越精,或可理解为眼力越好。我们学书法都是从看到临的,初学时大多人都是拿一本字帖去模仿,看一笔写一笔。故曰“先能察而后能拟,则拟进一分,察可进一分”,读帖和临帖是相辅相成的,初学谈不上读帖,就是看一眼然后模仿。如果写不像,则眼力就不会提升。 临帖要像,但不求全像!临帖终究还是要用的,临帖,一定要把一家做到像,证明你通了这一门路的笔法。再临其他人的字帖时,自然就会代入习惯,此时的习惯虽不合临帖内容,但是符合法度,所以可以做到不像,能知取舍就好。终身由之,殆未有止境也。意思就是临帖是学到老临到老的,没有止境可言。所以临帖是没有止境的,只有阶段不同,标准不同,追求不同。 至于创作,是检验自己所拟和察是不是能随心所欲的应用上罢了。 欢迎关注“悦心翰墨” |
|
来自: 淼野 > 《书法理论与书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