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推荐 | 聚桂醇改良硬化注射术治疗内痔临床研究

 硬化在线图书馆 2020-11-25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9卷第3期

聚桂醇改良硬化注射术治疗内痔临床研究

金纯1,2、金照3、肖慧盈4、邬晨晨4、陈邦飞2、郑晨果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温州325000);

3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温州325000);

4温州医科大学(温州325000)

关键词:

内痔;聚桂醇;消痔灵;硬化剂注射

近年来,笔者使用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并改良注射方法治疗内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内痔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审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无需麻醉。治疗组患者采用聚桂醇改良硬化注射术。聚桂醇注射液为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0mL/支)。对照组采用消痔灵、利多卡因(1:1)的混合液硬化注射术。消痔灵为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规格:10mL/支)。

聚桂醇注射方法:Ⅰ期内痔采用一针一步注射术。肛门镜插入肛门,显露内痔,PVP碘伏棉球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适量聚桂醇注射液,要装5号长针头,于痔核上距齿线0.5cm处进针黏膜下层,针头斜向上,回抽无血后,在内痔本体注入聚桂醇注射液,以痔黏膜表面呈水疱状为度,根据内痔的大小注药液1~2mL(见插页图1)。用同样方法注射其他内痔,一般每次可同时注射3个痔核。Ⅱ~Ⅲ期内痔采用一针两步注射术。第一步高位注射:肛门镜插入肛门,显露内痔,PVP碘伏棉球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适量聚桂醇注射液,装上5号长针头,于痔核上距齿线0.5cm处进针黏膜下层,针头深入推进约3cm,当针尖接触到肌层会有抵抗感,勿刺入肌层,稍退针尖,回抽无血后,注药液1mL。第二步低位注射:继将针尖退出约1.5cm,停留于痔体隆起最明显处的黏膜下层,回抽无血后,根据内痔大小,注药2~3mL,以痔黏膜呈水疱状,血管网清晰为度(见插页图2)。采用同样方法注射其他内痔,每次可同时注射3个痔核[1]。

消痔灵注射方法:Ⅰ期内痔采用一步注射术。插入肛门镜,用带5号长针头的注射器抽取1:1药液(消痔灵10mL加1%利多卡因10mL)直接注入痔内,使痔体黏膜表面颜色变浅或呈水疱状为度,一般每次可同时注射3个痔核。Ⅱ~Ⅲ期内痔采用四步注射术,即以1:1药液分别在痔上动脉区、痔黏膜下层、黏膜固有层及洞状静脉区进行注射,一次注射总量为15~30mL[2]。

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痔脱垂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2.3 疗效标准[3]

  • 痊愈:大便后无肛门出血,无内痔脱出,肛门镜检查内痔黏膜正常,痔核完全萎缩;

  • 显效:大便后无肛门出血、无内痔脱出,肛镜检查内痔黏膜轻度充血,痔核缩小;

  • 有效:便血、脱出症状改善,肛门镜检查痔黏膜轻度充血,痔核缩小;

  •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甚至加重者。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3.1 两组内痔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组80例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25~74岁,平均(39.4±11.6)岁,病程1~40年,平均(6.3±3.7)年;其中Ⅰ期32例,Ⅱ期40例,Ⅲ期8例,伴痔出血症状80例,痔脱垂症状48例。对照组80例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22~71岁,平均(41.6±12.3)岁;病程1~38年,平均(7.5±3.4)年;其中Ⅰ期35例,Ⅱ期36例,Ⅲ期9例;伴痔出血症状80例,痔脱垂症状4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内痔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病例均于注射治疗后7~14天进行复诊检查。治疗组80例中痊愈52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80例中痊愈4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5.96,P<0.05),两组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²=0.43,P>0.05)。

3.3 两组内痔患者痔出血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80例痔出血患者中出血停止65例,出血减少12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80例痔出血患者中出血停止55例,出血减少13例,无变化12例,总有效率85.0%,两组内痔患者痔出血改善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²=5.96,P<0.05)。

3.4 两组内痔患者痔脱垂改善率比较

治疗组48例痔脱垂患者中脱垂消失22例,脱垂改善21例,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89.6%;治疗组45例痔脱垂患者中脱垂消失17例,脱垂改善16例,无变化12例,总有效率73.3%;两组内痔患者痔脱垂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²=4.11,P<0.05)。

3.5 两组内痔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肛门坠胀感发生率和肛门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²=4.44,P<0.05;x²=7.80,P<0.01);两组肛缘水肿、黏膜糜烂、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发生的肛门坠胀感及肛门疼痛,均于1周左右消失。对照组有1例在治疗后第2天发生高热。见表1。

4 讨论

痔注射疗法在西方国家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以往临床上曾被视为硬化剂的“药物”,比如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等,都是利用其“副作用”来实现“硬化治疗”的目的[4]。1977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史兆岐发明了硬化剂消痔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明矾、五倍子,创四步注射法,即将药液分四步先后注入痔上动脉区、痔黏膜下层、黏膜固有层及洞状静脉区。此操作比较繁杂,所谓四步也很难掌握。大剂量、高浓度注射易发生组织感染坏死[5]。

聚桂醇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聚氧乙烯月桂醇化合物,是国际公认的治疗药物[6]。1995年“聚桂醇”在我国通过新药审批应用于临床,使聚桂醇应用于痔的硬化注射治疗得以广泛应用。有研究显示,聚桂醇对内痔及混合痔均有一定的疗效[7]。将聚桂醇应用于内痔硬化注射治疗,其作用机制是使局部组织产生无菌炎症并纤维化,达到使内痔静脉缩小、萎缩的效果。可将松弛的黏膜借纤维组织重新固定于肌层,防止肛垫下移,改善痔出血和脱垂两大主要症状。符合痔的微创治疗理念。

本研究对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内痔提出了改良方法,对于Ⅰ期内痔采用一针一步注射术,Ⅱ~Ⅲ期内痔采用一针两步注射术,取得满意疗效;并与消痔灵注射术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痔出血及痔脱垂方面,治疗组有优势(P<0.05),根据注射治疗后肛门疼痛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为聚桂醇为醚类化合物,对注射的病灶局部组织有独特轻微麻醉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局部病灶的疼痛感,增加患者的耐受性[8],注射时及注射后都基本无疼痛,并且在注射后肛门坠胀感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也与聚桂醇有麻醉作用相关。以上提示治疗内痔采用聚桂醇硬化注射术疗效优于消痔灵硬化注射术,不仅并发症少,且因方法的改良,使得操作更加简便,值得推广

硬化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