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人间世》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谈庄子人生智慧

 wenxuefeng360 2019-06-25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庄子·人间世》。这是《庄子》内篇的第四篇。“人世间”这篇内容,庄子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庄子对为人处世哲学的见解;第二个是庄子对“有用”和“无用”的精彩论述。

《庄子·人间世》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谈庄子人生智慧

01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先来聊聊第一个话题,庄子的人生哲学。在“人间世”中,庄子提出了著名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处世智慧。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知道某些事情是无可奈何的,所以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咋一看,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的意思是,从事内心修养的人,不受哀乐情绪波动的影响,知道有些事无可奈何,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德的极致。

这里的“命”可以理解为“天命”或者是“自然规律”。所以这里庄子讲的安之若命,其实是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顺势而为的意思,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而是一种智慧。而这句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代表了庄子对人间世的态度。我们都知道,人世间有很多事情我们我们是无法改变和掌控的,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明白人类的局限性,才能走得更远。

02

关于这种“安之若命”的处世智慧,庄子在“人间世”这一篇内容中讲了好几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最为著名,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螳臂当车”。故事很简单,说的是螳螂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无法胜任,还奋力举起手臂来抵挡车轮,其结果可想而知了。当然奋勇拼搏,顽强抵抗这些都是优秀的品质,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对自身的力量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不会不自量力。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并不多,但这才是高级的智慧。

《庄子·人间世》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谈庄子人生智慧

关于“顺势而为”的处世智慧,庄子还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养虎人”一个是关于“爱马者”。

庄子说,养老虎的人不会给老虎喂活的动物给它吃,因为他们怕老虎杀生时发怒。他们也不敢给老虎吃整个死掉的动物,因为他们怕老虎在撕咬的时候发怒。养护人一般都会观察老虎饥饿的时候,懂得它的喜怒情绪变化,能顺从老虎的性情,才能不会被老虎伤害。

另外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养马的人,每天把自己的马养的很好,装马粪,倒马尿。有一天他看到马身上有蚊虫叮咬,于是他拍了一下,但马收到了惊吓,咬断了勒口,挣脱了笼头,毁坏的胸带,还伤害了养马人。其实养马的人本意是好的,帮马拍打蚊虫,但结果适得其反,被马伤害了。

03

如果说“螳臂当车”让我们“知己”,不要不自量力;那么养虎人和爱马者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要“知彼”,懂得顺势而为,和不同的人相处,尊重他们的秉性。

庄子在“人间世”的一开始,讲了孔子和弟子颜回的一个故事,来阐述了要尊重对方的秉性,如何和人相处的智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故事是这样的: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 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 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 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 乎!”

《庄子·人间世》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谈庄子人生智慧

意思是说,颜回拜见孔子,向他的辞行,孔子就问他“你要去哪里呀?”颜回说“我准备去卫国”,孔子又问:“去做什么呀?”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正当壮年,行事果断,治理国家十分轻率,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轻易就让百姓去送死,为国事而死的人马山遍野,人民都走投无路了。我曾经听老师说过:治理好的国家可以离开,混乱中的国家可以前往,医生门前才会有很多病人。我希望能以自己所学,想出治国办法,这样卫国或许还有救吧。”

04

孔子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意思是告诉颜回,古代的至人,都是先端正自己,然后再去端正他人。颜回连自己都没有端正好,怎么有能力去揭露暴君的作为。如果颜回坚持在卫国暴君的面前畅谈自己的仁义规范,那就等于用别人的缺点来彰显自己的优点,这样他去了之后也只会受罚。尚未取得信任就直言不讳,一定会惨死在暴君面前。

然后孔子列举了古代圣君来说明,即便是圣君也无法避免“名和利”的诱惑,他说: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 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 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 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

《庄子·人间世》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谈庄子人生智慧

以前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王杀了儿子比干。这两个君王都是勤于修身,爱护百姓的,但由于以下犯上,君王为了自己的威名而杀害了他们,这是“好名”的结果。以前尧攻打丛、胥、敖,禹攻打有扈,使这些国家变成了废墟,残害了百姓,这是因为他们不断用兵,贪得无厌,这些都是“好利”的结果。名和利,连古代圣人都无法超越,你去劝解现在卫国的暴君,能有什么好下场吗?

颜回问孔子,那我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心斋”,具体怎么做呢?孔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意思是,你心志专一,不用用耳朵去听,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耳朵只能听到声音,心只能了解现象。至于气,则是空虚而准备响应万物的。只有在空虚的状态中,道才会展现出来。空虚的状态,就是心的斋戒了。

05

孔子和颜回这段对话故事,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点为人处世的智慧:

《庄子·人间世》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谈庄子人生智慧

第一,固执己见是人性的一大弱点,即便是圣人和君王都难免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名和利”做出冲动和错误的行为。

第二,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不要一味想着去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心斋”来放空自己,使自己不要受外界所听、所见的影响。因为这些都是现象,会诱导我们犯错。而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才能真正做到从心出发,追随自己的内心,而不受外界干扰。

好了,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通过“人间世”来讲述了道家思想家庄子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庄子借用“螳臂当车”、“养虎人”、“爱马者”、以及孔子和颜回的对话,来阐释了和不同类型人的相处之道,其中“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庄子处世智慧的精髓,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处世之道,而是一种认识到外界很多事情、很多人,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不要总想着去改变和控制他人。要将关注点转到自己的内心,不要受外界名和利的影响,要尊重并接受自然规律,不过分强求,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顺势而为,才是一种真正大智慧。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