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子雍:让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流传后世

 二少爷收藏馆 2019-06-26

 让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流传后世

   ——在朱文杰《记忆老西安》审读会上发言

    商子雍

  何谓历史?最简单明了的诠释,是“过去的事实”这么5个字。倘若进一步追问:过去的事实,现在的人怎样才能知道?答曰:得靠有责任的人和有心的人的忠实记载;故而,“过去事实的记载”,也是辞书对历史二字的诠释之一。

  至于记载过去事实的重要性,梁启超曾深刻指出:“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不过,历史若欲真正具备梁氏所言之“资鉴”功能,在真实这样一个层面,必须尽可能做好。中国很早就有了由官方主导的修史机构,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创建了纪传体的历史记录体裁,之后东汉时班固著《汉书》,延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成书,这就是被视为“正史”的“二十四史”。除断代史之外,唐宋期间中国还出现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上述这些史书,当然是中华民族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不过,毋庸讳言的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官方对“过去事实的记载”中,也存在着“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不良倾向,“历史就是为胜利者歌功颂德、对失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之论,固然不无偏颇,但也绝非全无道理,不是连鲁迅,针对中国某些史书中的瞒和骗,在致曹聚仁的一封信中曾尖锐指出,“中国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吗?也正是鉴于此,出自民间文人之手的对“过去事实的记载”,以及底层草根百姓口耳相传的所谓口述历史,在帮助后人接近,并了解尽可能真实的历史这一点上,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边我说到,“过去的事实”要靠有责任的人和有心的人去忠实记载。官方修史机构里的“史官”,是由于被赋予责任以后才成为有心,而民间记载过去事实的文人,则是先有心,尔后自觉承担起责任。朱文杰当属于第二种过去事实的记载者。

  10多年来,从偶尔到经常、从兴趣使然到视为使命,朱文杰把自己记忆中的老西安、把通过阅读和阅世所了解到的老西安,用文字记录下来,从花甲写到古稀,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竟形成了煌煌数百万言的历史文化著作《记忆老西安》,其中部分内容在网络广为流传后,赢得一片叫好声。究其原因,除 过因为朱文杰是近几十年来西安少有的能够坚持不懈劳作、且成就不凡的民间历史记录者以外,还由于他笔下的文章叙事真实、内容厚实、文字朴实,读起来让西安人油然而生亲切之感也,可叹、可赞!

  官方修史,占有大量资源、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因而在作品的高屋建瓴、宏大叙事、完整权威诸多方面,民间的过去事实记载者,根本无法望其项背。但后者的努力,也绝非一无可取之处。他们的作品真实、厚实、朴实,更接地气,特别是有着更为鲜活、更加丰富的历史生活细节,众多个体的过去事实记载者的努力集合在一起,就可以让历史更真实,更有血有肉、鲜活丰满地存世、传世、警世、醒世。

  所以我一直认为,“官史”和“民史”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加真实、更为全面、特别是更显生动地展现“过去的事实”,成为真正足以启蒙当代人、资鉴后世人的历史。着眼于这一点,朱文杰持续10余年,且仍在奋力为之的劳作,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插图:陶浒

    商子雍,资深报人,著名作家、文化学者。1942年生于西安,曾任《西安日报》总编辑助理、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杂文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杂文学会会长等职。系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馆员、文史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杂文、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在全国各大报刊和香港大公报等有数百万字的作品发表、出版有四卷本《商子雍文集》《申酉杂品》《戌子杂品》《咥在西安》等多部专著;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最佳杂文》、《中国杂文大观》、《中国杂文精选》等数十种权威选本,是有着全国影响的杂文大家。曾先后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励五十余次。

                      商子雍先生(右)与朱文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