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女性胸闷气短5 天---高通气综合征

 洞天禅悟 2019-06-26

患者,女性,25 岁,因「胸闷气短 5 天」就诊。

患者 5 天前起无诱因下出现胸闷气短,感头晕乏力、手抖,稍有手麻,无手足抽搐。

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咯血。夜可平卧。无鼻塞无流涕。无发热,无咯血。无过敏史。

既往体健,否认哮喘鼻炎史,否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史。患者否认近期工作生活中有不良负面事件。

体格检查:深吸气、叹气状呼吸,R 20 次/分,无紫绀,无杵状指,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听诊无特殊。下肢不肿。

患者心电图正常,胸片如下:

这位年轻患者胸闷气短,呼吸呈叹气状,既往体健,心电图、胸片正常,不太支持心肺器质性疾病,会不会是高通气综合征?

什么是高通气综合征?


高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HVS)定义为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需求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特征是临床症状可由过度通气激发试验诱发出来,而且这些症状都可以由过度通气与呼吸性碱中毒来解释。

高通气可为特发性,或者继发于其它疾病(如哮喘),而继发于其它疾病的高通气则不属于高通气综合征范畴。

高通气综合征的症状包括胸闷呼吸困难、麻木、手足抽搐、头痛、头晕、视觉障碍与不典型的胸痛。

因症状多种多样(见表 1),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常在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科、心理科、精神科等专科首诊。

(表 1 高通气综合征的症状) 

高通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目前 HVS 的病理生理尚不完全明了,推测其主要原因是负面情感、精神方面的不利因素参与了发病过程从而导致呼吸中枢调节异常。


高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高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目前普遍还是以临床诊断为主。主要通过可疑的症状,过度通气激发试验诱发出相关主要症状,完善系统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超、X 线、肺功能等检查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作出诊断。

首先要调查起病因素与持续存在的相关不良因素。

高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被误认为是心肺疾病,延误诊断常可加重焦虑与恐慌。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与惊恐发作(panic attack)并不是高通气的同名词,症状可有部分重叠,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

血气分析 PaCO2 下降是诊断的直接呼吸生理依据,说明患者正处于急性发作期、过度通气与急性呼吸性碱中毒。但是血气分析正常并不除外诊断。

有研究认为初始外界负面事件导致肺泡高通气,二氧化碳分压可下降到 20 mmHg 左右。血气分析可表现为 PH 接近正常,PaCO2 下降,实际碳酸氢根离子(AB)下降。而本患者的血气见表 2 所示。
 

(表 2 病人的血气分析, 符合上述特征)

其它疾病也可引起呼碱,如轻度哮喘等,应予鉴别。在高通气综合征诊断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过度通气状态加以鉴别,如低氧血症、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肺栓塞、心衰、代谢性酸中毒、发热等,这些器质性疾病虽然也可引发过度通气,但并不属于高通气综合征范畴。

高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 有典型的症状,Nijmegen 症状学问卷评分 ≥ 23 分;

  • 过度通气激发试验(+);

  • 发病前有精神创伤或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或应激等心理性诱因。

符合以上 3 条者可诊断为典型高通气综合征;符合第 3 条,仅部分满足前 2 条则为疑似诊断。3 个条件均不符合则可排外高通气综合征。

但此诊断标准并非完美,某些慢性疼痛、慢性疲劳综合征或躯体形式障碍的精神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高通气综合征相似,且部分符合诊断标准。

有学者认为心肺运动试验时低负荷持续运动下 PETCO2 下降可以认为是诊断『金标准』。屏气试验发现高通气综合征患者屏气时间(breath-hold time, BHT)仅 20 秒,而正常人 BHT 可达 60 秒,但心肺疾病时 BHT 也可减少,应注意排除。

高通气综合征的治疗

目前几乎没有设计良好的治疗性对照试验,因高通气症状呈多样性,而且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临床医生应关注初始触发因素、排除性其它器质性疾病,与患者讨论其关注点与恐慌之处。对于某些患者,针对高通气可坦率交谈,详细说明高通气综合征诊断与性质,试图消除其恐惧心理与精神负担。认识到频繁哈欠与叹息可致呼吸性碱中毒。

有部分证据支持呼吸锻练与腹式呼吸或有益处。

药物治疗则鲜有报道。β阻滞剂对缓解心悸、颤抖或有帮助。

认知行为治疗是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系统教育,让患者逐渐掌握出现焦虑时学会自控。

小结

高通气综合征是过度通气导致的以呼吸困难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目前病因还未被完全认识,学术界倾向于负面情感、精神方面的不利因素参与了发病过程,但是躯体症状、心理活动、呼吸生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不清楚。

以临床诊断为主,注意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引起的过度通气。主要治疗选择有腹式呼吸、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长期慢性高通气综合征可影响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后记

血气分析报告出来后,向病人详细解释了目前的倾向性诊断,建议消除紧张情绪、避免恐慌。此病人一周后又来复诊,诉胸闷已有明显好转。

作者:李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