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鸟朝凤》:传统文化的守望者/王业霞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6-26

影片简介:《百鸟朝凤》是由北京劳雷影业有限公司制作的剧情片。该片由吴天明执导,陶泽如、郑伟、李岷城主演,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影片在2013年拍摄完成,于2016年5月6日全国上映。该片曾获得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第1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法国tours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等奖项。

导演简介:吴天明,祖籍山东莱芜,出生于陕西三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1979年,与滕文骥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生活的颤音》。1984年,执导剧情电影《人生》,获得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7年,《老井》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94年,《变脸》获得第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2年,《首席执行官》入围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2005年,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终身成就奖。2012年,主演剧情电影《飞越老人院》。2014年3月4日,吴天明因心梗离世,享年75岁。

导演:吴天明

《百鸟朝凤》——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17级   王业霞

《百鸟朝凤》改编自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的同名中篇小说,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最后的遗作,讲述了黄土地上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坚守信念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的故事。该影片获得了第29届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1. 主题

个体生命对于艺术的传承的重要意义。《百鸟朝凤》真正发人深思的,是人们对于“德”和“艺”这两个价值要素的理解。焦三爷将唢呐吹到了骨头缝里,视唢呐为生命,选徒弟的标准也是“德重于行”。在农田干活的过程中,游天鸣内敛稳重、不声不响、做事认真,而蓝玉虽然干活很快但是不够仔细、略显浮躁,这一切作为师傅的焦三爷都看在眼里,天鸣忠厚老实,必然是将后继承焦家班的最佳人选。在影片的其他部分,我们也能看出焦三爷对于德行的重视。在出台金庄村长的葬礼时,焦三爷拒绝为其吹奏《百鸟朝凤》,因为《百鸟朝凤》的受用者必须品性极佳、口碑极高,然而死者德行不够。当唢呐的四台、八台和《百鸟朝凤》不再是民间朴素的道德评价体系,也就意味着乡土文明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

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着尴尬处境,同时暗含了乡土文明的困境。焦家班变成游家班后,当年备受尊敬的唢呐匠已经开始没落,甚至难以维持温饱,人们对于唢呐渐渐开始嗤之以鼻。年轻人们不再讲究规矩,在西洋文化渗入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市场开始逐渐萎缩,新旧文化的冲突形成了一股新的战火。在一次无双镇的红白喜事中,心有不甘的游家班和西洋乐队同台竞技,却被年轻人们嘲笑奚落。在喧闹声中炸裂的烟花,标志着传统文化的败落和西洋文化的兴起,意味着沉重的道德危机和新旧文化的冲突使得唢呐匠的境地愈发尴尬。现如今,当我们越来越远离传统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故土,当城市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无数传统艺术形式,如同黄土地上的唢呐一般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们只能靠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唤醒沉睡的记忆。

2. 人物形象

焦三爷:“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在影片中,焦三爷是唢呐之魂的化身,对于唢呐艺术如“凤凰泣血”般地坚守,隐喻着导演吴天明自身对电影的坚持。游家班最后一次出活时,天鸣有病在身,焦三爷代天鸣吹奏,吹到一半,年老的焦三爷一口血喷了出来,却示意天鸣继续吹奏,他已然知道自己身体不支,但是他的命早就融入了唢呐的芯子里,铸进了唢呐的铜管中。县文化局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化局局长登门拜访,想请天鸣吹奏,三爷知道这是唢呐复兴传承的绝好机会,忙叫天鸣答应下来。三爷走了,他的遗愿,就是让天鸣重新撑起游家班。如果所有人都有焦三爷这般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匠人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火焰将会永不熄灭。

其实焦三爷是幸福的,即便身死,但灵魂依旧能够回到八百里秦川,归于土地。天鸣在三爷的墓前,独自吹奏着那首属于三爷的《百鸟朝凤》。从传承到期许,最后看着唢呐艺术一步步走向衰败,焦三爷沉重的背影不仅是对一种文化远逝的无奈,更像是对后来者的质询,期望着后来者的再度觉醒和奋起。影片把一位老人对唢呐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它也把许多传统和现实的矛盾展现给每一位观众,现代化工业时代,唢呐艺术该如何走下去?这是影片留给每一位观影者的思考。

3. 价值意义、文化担当

《百鸟朝凤》是唢呐艺术的一曲悲歌。对于电影导演吴天明来说,这部作品成为了他电影生涯的一曲绝唱,正如电影里唢呐匠“把唢呐吹进骨子里”的匠心一样,他的匠心,就是“把电影拍进灵魂中”。《百鸟朝凤》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体现出电影艺术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存在方式、历史命运和现实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它同时具有对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指涉,即传统文化的继承、乡土文明的困境,又能指涉国产电影的现状。在营销花样频出、跨界导演不断增加的现在,《百鸟朝凤》提出了对现代文明的质问。

在人们习惯了《美国队长》、《速度与激情》等好莱坞大片的快节奏的叙事风格和电影节奏的时代,《百鸟朝凤》用质朴的画面,本分的叙事,讲述了一个有山有水的农村生活故事。它不去迎合大众文化,用广阔质朴天然的八百里秦川和田垄、石磨、焦三爷手里的旱烟、师娘的纺线机,向观众展示了一副原生态的影像。

《百鸟朝凤》是快餐时代的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是唢呐艺术的挽歌,是吴天明导演最后的旷世绝唱。影片结尾处游天鸣对着师傅的坟头吹响了唢呐,老师傅转身离去的背影令人深思,有人用了一句“那吹响的唢呐正是回不去的明天”来阐释结尾镜头,可谓是恰如其分。这也提醒人们,在浮华世界的夹缝里生存着的传统的民间技艺,我们到底该作何态度?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答案。


个人简介:生于淄博,也很爱潍坊,因为有另一户爱我的人家在那里。最大的兴趣是拍照,最大的愿望是永远十八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