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昵称50319000 2019-06-26

往期精选

2019\06\26

夏天赏花,一定绕不过荷花;品荷花诗词,绕不过的则是李白的这两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唐·李白

解析

《夏歌》属李白组诗《子夜吴歌》(又称《子夜四时歌》)中的第二首,主要描述西施采莲的情景。

李白毕竟是李白,张口就气势不凡,他将荷花置于“三百里”的镜湖之中,场面宏大,给人以十分震撼的感觉。

“菡萏”即荷花,那李白为何说“菡萏发荷花”呢?如果细分的话,菡萏特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从菡萏到荷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所以中间用一个“发”字。你可以想象,在三百里的湖面上,每一个荷花苞都在努力绽放,那种向上的精气神儿,那种旺盛的生命力,该有多么壮美啊!

如此盛大的场面,当然是为了衬托“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也只有西施这样的美人才能撑得起这样的场面,否则早就被簇拥拥的荷花给比下去了。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西施来采莲,那是美人配美景,可是人间少见的一道靓丽风光,人们自然挤破脑袋也要来看。问题又来了,是站在镜湖边等西施来,还是站在若耶溪两边,去围观西施乘船去镜湖途中之景呢?人们都希望早点看到西施,至于镜湖的荷花,完全可以忽略,所以都选在挤在若耶溪两岸,以致“隘若耶”。“隘”字,非常传神,极言围观者之多,从而更凸显出西施惊人的美。

最后,采完莲西施就回去了,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直接去了“越王家”。我们知道,西施是被送去吴王宫迷惑吴王以图复国,所以王维说“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而李白偏说“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他是在与王维较劲吗?当然不是。王维强调的是结果,李白则强调过程,西施去“越王家”是要承担国家重任的,这在李白眼中是一种高贵无私的选择,是值得歌颂的。

回过来看,“菡萏发荷花”的壮美,其实不也是在映衬西施舍身为国的壮美吗?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