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婷婷 ⊙单位 /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点击查看上一篇文章: 超声检查 1980 年奥地利医师 Reinhaed Graf 教授首次将超声技术引入髋关节检查,使 DDH 患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成为早期诊断 DDH 的首要方法。同时,也派生出如 Terjesen 法、Harche 法等超声检查方法。目前 Graf 法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也以此为标准进行介绍。 检查体位 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最常用的体位有平卧位和侧卧位,前者对操作不熟练者较难获得正确图像,而侧卧位有利于小儿髋关节的充分暴露,探头不受床面影响,可随时调整探头,也可避免呕吐、哭闹时呕吐物吸入气管或肺内。 检查时,患儿侧卧于检查床上,由家长或助手协助固定其髋部及下肢,保持髋关节轻微屈曲内旋。探头放置在婴儿大转子区域,沿骨盆矢状面前后移动直到找到标准切面(图 1)。 图 1 超声检查时的体位和探头放置 标准切面 获得标准平面图像是减少测量误差的前提。标准平面判定的三个关键部位:平直的髂骨、髂骨下肢、髋臼盂唇(图 2)。 图 2 髋关节标准超声切面。1 髂骨;2 骨缘;3 髂骨下肢;4 股骨头;5 大转子;6 关节囊;7 盂唇 超声测量方法 在标准切面上画三条直线,包括基线、骨顶线和软骨顶线。 (1)沿平直的髂骨外侧缘做一条切线为基线。为减少误差,最好由软骨膜与髂骨骨膜的转化点向下做髂骨切线(图 3)。 图 3 基线示意图及超声图像 (2)髂骨下肢与骨缘的连线为骨顶线。骨缘是骨性髋臼从凸面向凹面转折的点,此处在超声上表现为无回声的缺失(图 4)。 图 4 骨顶线示意图及超声图像。长箭头示骨缘,短箭头示髂骨下肢 (3)骨缘与盂唇中点的连线为软骨顶线(图 5)。 图 5 软骨顶线示意图及超声图像。水平箭头示骨缘,向下箭头示盂唇中点 超声检查婴幼儿髋关节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切面是否标准、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在掌握好检查技巧的同时,检查者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标准切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将误诊率降到最低。 角度分析 基线与骨顶线相交线的角为 α 角,为评价骨性髋臼深浅的指标,反映了髋臼对股骨头的骨性覆盖,为 Graf 法分级的依据,也是评价预后的直接指标(图 6)。α 角越大表示骨性髋臼越深,髋关节越稳定。 图 6 示 α 角测量 基线与软骨顶相交线的角为 β 角,反映了软骨性髋臼覆盖,为 Graf 分级中各亚型分类的依据,是结合稳定实验评价髋关节稳定性的的指标(图 7)。 图 7 示 β 角测量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根据 α 角和 β 角对髋关节进行评估,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