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

 老鄧子 2019-06-26

我们终于决定出去游玩。是去颐和园还是圆明园,却也为此踌躇了半天。两个园子我都去过的,但小高哪个都没去过,所以她热情高涨,哪个园子都想去,她说:“不如两个都去,先去圆明园,再去颐和园。”我只好告诉她,去任何一个园子,都够我们逛的,两个根本游不完。我又告诉她,圆明园人少,安静一些。颐和园人多,景好一些。小高听了说,那就去颐和园。小高的最大目的是要照相的,还特意换上了刚买不久的浅粉色纱裙。

到了园子门口,正是中午时候。太阳在上面照着。小高撑着一把太阳伞去排队买票,而我在屋檐下的阴凉里坐着。许多人都像我这样,躲在屋檐下或树下。有等待进园子的,也有从园中出来的。虽是盛夏一个酷热的中午,来这里游玩的游人并不见少。等小高买了票,我们便进了园子。进去没多久,就要爬上山。抬头仰望,山势巍峨,山上有长阶,宏伟的宫殿,我知道这殿里是有佛像的。但我喜欢的不是殿里供奉的神像,而是园中的湖水。以前每次来,也多是沿着湖畔散步。在水边坐坐,走走,也可以意兴阑珊,满足地离去了。

本想从山脚绕过去,但在山脚走了没多远,又觉得终归要翻过这座山的,因为湖是在山的后面。如果在山脚绕行,真不知道这宛转幽深的山路会通向哪里。实在没把握,于是又折回来重新爬山。这样该走的山路,该上的长阶,该进的佛殿,都是经过了的。山路艰险,厉害处,看不出有路,只能扶着石头,攀爬跳跃着过。即便如此,也有胆大心宽的人坐在悬于半山腰的突兀的石头上。山顶上有佛殿,佛殿墙壁上凿出一个个佛龛,每个佛龛中都静坐着一尊圣佛。佛殿里除了有面目狰狞的诸多罗汉,还有四个站在柜台后面、卖饰品的中年女人。她们的眼睛很油滑地扫着进入大殿的游人们。

出了佛殿,已经可以看到山那一侧的湖水。湖水就在山脚下。我看着湖水说,这就是昆明湖了。看起来并不遥远。但如果要到湖边,还需沿着山路下山。山路盘旋,人在路上走,也跟着盘旋。一路上我都急急匆匆的,就因为心中的目的地是湖边。当我们下了山,到了湖边长廊,便在长廊里坐下来,面朝着湖水。这时候才开始感到惬意,因为会有风从湖面上吹拂而来。这样的风里多多少少会带着清凉的水气。

在长廊里休息有半小时,身上的热气已经消下去。我们起身继续沿着湖边走。又在湖边一僻静之处坐下来。这里算是一个小水湾,水面安静,只停泊着几艘船,人也稀少,只有一家人坐在附近。湖畔生长着合抱粗的古树,年代得有数百年,用其他木头支撑着树干。我们就坐在一棵老柳树下面,面临着湖水。湖水青绿,有许多细长如柳叶的银鱼在里面穿梭。还会有通体黑色、背部有块白色的蜻蜓在湖水上飞行。我们坐在湖边,就看水中的鱼,水上的蜻蜓。小高问我捉过蜻蜓吗,我便告诉她小时候用扫帚拍蜻蜓的经历。那时候村边有池塘,一到黄昏,蜻蜓就从池塘朝着村庄漫过来,院子里有许多蜻蜓飞。

我们走走停停,走一段距离,便在湖边坐坐。而湖畔每个地方都是极好的,既适合坐着,又适合看景。我突然感慨说,别看园子这么大,我们进来了,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大,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坐下来,就够了。我们也不是为了赶路的,不在于去到了多少地方。小高赞同我,却又说,大是大,但这皇家园林好像缺少点皇家的气派。显然这与她想象中的有差距。但她也喜爱这湖中的水。终于忍不住提着自己的裙边,跳到一块水边的石头上,然后用手撩拨湖水,并且告诉我,这水不是凉的,是温热的。

我们并没有去有名的十七孔桥。小高因此感到失望。她本想在桥上照相。我说,我们已经在其他地方看过了,在不同的角度欣赏过它了。那桥就是远观的,远观才好看。如果上到桥上去,又有什么意思呢。上去只会被太阳照着。再说游玩本来就要有遗憾的。没遗憾以后就没希望了。我们可以下次来再去。说到这里,正好走到一个门口,我们就出了园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