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昵称535749 2019-06-26

神译局 · 18小时前

基因在味觉感知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影响挑食的并不只这一个因素。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许多家长的眼里,孩子吃东西总是会挑食,对于酸味或苦味的食物,更是不愿尝试。那么,挑食这个问题,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养成的?这篇文章原标题是Are Picky Eaters Born or Made?,作者Markham Heid在文章种提到,基因对个人食物偏好的确存在一定的影响,但除此之外,还有涉及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经验因素等领域下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约100年前,杜邦化学实验室里有两位从事科研的研究员。其中一位研究员名叫亚瑟·福克斯(Arthur L. Fox),他不小心在实验中洒落了一丁点无害的苯硫脲粉尘,却遭到了另一位研究员的抱怨,并称苯硫脲粉尘让实验室的空气变得更加苦涩。

福克斯自己尝试了一番,他甚至蘸取了一点粉尘并放到自己的舌头上,但并没有尝出任何味道。

经过这个事件,福克斯开始对味觉研究产生了兴趣。通过随后的研究,他发现,因为某些特定基因的存在或缺失,每个人对苦味化合物的味觉体验并不相同。

在实验中,味觉研究人员通过在实验样本外层裹上福克斯之前在实验室里不小心洒落的苦味化合物,并以此来测试实验对象对苦味的敏感度。

“尝试苦味样本后,有25%至30%的实验对象都觉得非常苦。”味觉研究员、美国弗吉尼亚州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黛安·卡坦扎罗(Diane Catanzaro)说,“我们把这一类实验对象归类为‘超级品味者’。”

而另一方面,有差不多相同比例的实验对象则被认定为“非品味者”。卡坦扎罗称,“这类实验对象基本上无法识别任何苦味化合物。”

挑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图片来源:Pexels.com

有关研究表明,“超级品味者”可能更容易厌恶某类特定食物,特别是富含苦味化合物的蔬菜及水果,比如抱子甘蓝和西兰花。

此外,有关研究也发现了其它基因因素和特定味觉感知之间的联系。

“有许多人都认为香菜很难吃,”卡坦扎罗说。但她认为,这类人之所以不喜欢吃香菜,是因为其与生俱来的嗅觉受体基因对香菜中富含的醛类化合物非常敏感。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每个人对不同食物的味觉感知和体验也并不相同。”卡坦扎罗补充道。

通过这些发现,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挑食更像是一种天生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后天养成的。

于是,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超级品味者”会对某些事物中的苦味化合物非常敏感,而选择“避而远之”。也正是因为其基因体质,特别是其内在对某类食物类型或食物香味的偏爱,才造成了一个人会出现“挑食”的情况。

挑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图片来源:Pexels.com

然而,卡坦扎罗的研究发现,却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在她的研究中,她和她的同事测试了实验对象对苦味的敏感度,并随后询问其对事物的挑食情况。但通过这项研究,她们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超级品味者”比“非品味者”更挑食。

“我们从多维度研究了实验得到的数据,但没有找到品味者类别与其偏爱特定类型食物之间的一致相关性。”卡坦扎罗说,“许多挑食的人都属于’非品味者’类别,而也有许多的’超级品味者’什么都吃。”

虽然大家都认可,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味觉感知,但不同个体之间的味觉偏好差异,并不能直接得出“一个人是否挑食”的结论。

“虽然基因有一定的影响,但基因并不能决定你的命运,”卡坦扎罗说,“在我们感知味觉的过程中,还有对食物香味和口感等方面的考量,而考量结果会调用大脑,并结合自己的记忆、文化背景和所见所闻等多维度来综合认定。”

卡坦扎罗认为,要把前述所有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决定一个人到底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挑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图片来源:Pexels.com

儿童时期的饮食经历,可能会这一生中的饮食习惯产生不小的影响。

“在我所认识或跟我曾经一起共事过的人当中,几乎所有的挑食者都认为其挑食和小时候的饮食习惯有关。”《解决青年人和成年人的挑食问题》(Conquer Picky Eating for Teens and Adult)一书作者、家庭医生卡佳·罗威尔(Katja Rowell)博士说。

有大量证据表明,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食物的喜好也会随之改变。相比于酸味或苦味食物,儿童可能会更倾向于甜味或咸味食物(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孩子都不喜欢吃蔬菜)。

“有起码一半的儿童都被其家长认定为挑食者。”罗威尔说。这种挑食,会造成在餐桌上的压力和冲突。

“如果你所成长的家庭中,家长总是强迫你吃甜土豆,但你吃了后却又吐出来,这种冲突或焦虑就会造成你对这类食物的厌恶。”她解释说。

此外,在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中,如果其餐桌时间总是充满各种争执和冲突,那他们在吃饭过程中也可能会经受巨大压力。

这种压力,也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在食物选择方面的变化,进而会导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更让人安全和可控的食物,而对可能导致不愉快经历或感受的食物“避而远之”。

挑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图片来源:Pexels.com

当然,也有其它因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对食物的偏好。

根据2015年发表在期刊杂志《食欲》(Appetite)的一篇论文,罹患心理健康障碍(包括强迫症)的人更容易出现挑食的情况。

目前无法确定两者之间的具体相关性,但据这篇论文的作者称,一些内在的个人性格特征(比如行为或认知固执)都会影响强迫症或挑食等行为的出现。

卡坦扎罗认为,一个人的所见所闻、观察学习以及条件反射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对食物的偏好。

“如果你从小在中西部长大,每天的主食都是土豆和牛肉,这种饮食环境的局限性会让你更加偏向于选择某类特定食物。”卡坦扎罗说。

此外,她还补充说,如果印度南部的小孩从小都是吃辣长大的,那他在长大后对饭菜的要求也肯定会“无辣不欢”。

简单地做个总结,影响一个人的饮食爱好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经验因素等三个方面,而具体而言,则会涉及各种各样的情况或因素。同样地,要改掉挑食的习惯,这个过程也是极其艰辛和复杂的。

“如果想改掉挑食的习惯,你根本不可能找到所谓的方法或策略。一旦你养成挑食的习惯,哪怕你有动力有想法改掉这个习惯,也没有直接供你选用的方式方法。”卡坦扎罗说。

不过,她同时又提到,让自己不断接触并认识新的食物种类,可以让挑食者拓展自己在食物领域的眼界。“你接触某类食物的次数越频繁,就越有可能喜欢这种食物。”卡坦扎罗说。

挑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图片来源:Pexels.com

罗威尔也提到她之前的一个案例,一个从来没有吃过苹果的病人。

“针对这个案例,我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让她从尝试如薄酥饼厚度的苹果切片开始(其中,有些切片是没有剥皮的,有些则是剥了皮的),并事先告诉她,如果她不喜欢的话,可以吃了后再吐出来。”罗威尔回忆说。

“通过慢慢尝试,她后来发现大口吃苹果会让她感觉噎得想吐,但吃小口吃切薄的苹果片则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她补充说。

罗威尔还采用过另一种叫做“嫁接法(Bridging)”的方法。

所谓嫁接法,即把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种类作为“必备元素”,并搭配至新的或者未曾尝试过的食物中的方法。比如,如果一个人喜欢吃烤鸡的话,他可以尝试着在吃烤鸡的时候蘸一种新的酱料,或者搭配牛油果和烤鸡一起吃。

但这些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

罗威尔提到了一种进食障碍,叫做避免性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voidant 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简称ARFID),它可能会导致营养缺乏或无法保持健康的体重等问题。

她同时提到,有些人可能一到饭点就会过分焦虑,或者在摄入某类食物时会出现控制不住想要呕吐的情况。

对这类群体而言,通过尝试新的食物的方法并不可取。他们真正需要的,更应该是寻求心理医生或者咨询顾问的专业指导,并从他们他们那里学会排解与食物相关的焦虑。

挑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图片来源:Pexels.com

此外,罗威尔也介绍了另外一种不太可取的方法,即让自己的朋友或爱人对挑食提出异议,并坚称挑食是愚蠢的行为,是非常让人惭愧的行为。

“通过别人的意见或看法来让自己感到愧疚,或者让他们批评你的各种娇惯行为,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罗威尔说。

这种类型的评论看法或批评,甚至通过某些方式对挑食的人施压,会再次给他们造成自孩童时代就开始挑食以来所出现的焦虑感。

此外,罗威尔建议,如果真的想改掉挑食的习惯,不妨为自己找一个“吃货朋友”,一个既能够理解尝试新食物所面临的挑战性,又不会给人任何压力或批评看法的朋友。

“挑食,就像其它万事万物一样,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卡坦扎罗说,“有些人可能会对此非常谨慎,有些人则极具冒险精神。”

译者:井岛俊一

本文翻译自 https://elemental./are-picky-eaters-born-or-made-8e2021f5aace,原文链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