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整理编辑:诗词轩 一、词牌简介: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等。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另有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变体。 《渔歌子》虽然是个归于宋词的词牌名,但是却源于唐朝,早在敦煌写卷《云谣集杂曲子》中就有《鱼歌子》词两首,而后成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又慢慢演变成词调。但是,始终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出现。直到唐代诗人张志和写出五首《渔歌子》,方才出名。五首《渔歌子》格律有所不同,后世皆以其中一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为正格。 张志和,生于公元732年,祁门县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是个神童,史称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年轻时可谓风光无限,一路升官加爵。然而,步入中年之后,形势一路急转,仕途生涯不再一帆风顺,一度因和唐肃宗李亨政见相左而被贬,之后逐渐厌倦起了官场生活。与此同时,父母亲和妻子相继离世。又加上安史之乱的大背景,情绪极度消沉的张志和,索性弃官弃家,带着之前由唐肃宗李亨所赐的奴婢浪迹江湖,隐于山水之间,自称江波钓徒,过起了渔樵生活。 直到773年,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到任湖州刺史,向先祖同是湖州的张志和发出了邀请函。774年,张志和驾舟前往,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连续作词五首,此即为流传至今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等作品。然而,悲剧又发生了。同年十二月,当两人再度驾舟出游时,张志和竟然不慎落水而亡。而那成为绝唱的五首渔歌子也一度失传,后被李德裕(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找回。但是,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多少还得“谢谢”日本人,因为日本使者将本作品带到国内,当时的天皇爱不释手,不但仿写唱和,还编写进了教科书。 二、词谱 简介: 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代表。 格律对照例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词谱一:龙谱(龙榆生编写的《唐宋词格律》)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词谱二:钦定词谱 中中中中仄中平(韵),中中平中仄中平(韵)。中中仄,仄平平(韵),中中中中仄中平(韵)。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三、写作要求: 这里之所以罗列两个词谱的格式,主要是因为两者差异太大。如果新手按照钦定词谱所列格式,是很容易犯错的。乍看钦定词谱所列格式,“中”字占了大半。按照基本规则来说,“中”字是可以平仄不论的,钦定词谱所列格式“中”字这么多,岂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写了?答案是不可以的哦! 当词谱中连续出现三个以上“中”字的时候,必须特别注意,此处有坑!因为宋词源于唐诗,所以在没有特殊规定的前提下,当连续出现三个以上“中”字的时候,必须按照平仄两两交替,即马蹄韵的规律来写作,同时还应该规避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等诗病。以上述钦定词谱所列《渔歌子》(中中中中仄中平,中中平中仄中平)为例,你要么写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要么写成(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万万不可写成“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之类的句式。至于整体平仄,还得根据古人例词,逐句分析平仄。 所以奉劝初学词牌写作的新人,轻易不要使用“中”字过多的钦定词谱,而是使用龙榆生先生编写的《唐宋词格律》。当熟悉龙谱之后,在愿意花时间,且有能力对照分析古人词作的前提下,再使用《钦定词谱》吧。 另外,本词牌两个三字句例用对偶。 本文由诗词轩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 更多诗词资料,尽在:诗词轩 荐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