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其中特别强调:利用电子探测仪和图像软件包等设施设备, 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便利、直观。 一、信息技术在定量实验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能使学生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数据。结合计算机软件, 还可以将学生实验获得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 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数据, 形成准确的科学结论。我们来看看在教学《冷热与温度》一课时是如何应用的。 1.这杯热水的温度会如何下降呢? (展示学生猜想) 2.请同学们用温度传感器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变化, 将软件设置为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测量结果。 3.学生分组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 4.请各小组结合刚才的测量, 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 从中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5.各小组学生代表结合软件图表进行交流。 在《冷热与温度》这课的教学中, 计算机软件能将温度传感器测量获得的数据, 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 数据图形象直观, 便于学生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在定量实验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极大地方便学生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并能直观地展示数据结果, 引导学生理性分析,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信息技术在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看星座》一课时, 由于受观察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开展真实的观察星座的探究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能通过讲解与演示, 引导学生开展看星座的相关探究活动, 学生在星座图上很难找到相关的星星, 即使花了很长时间找到, 用线连起来, 也很难理解星座的名称。虚拟天文馆软件可以创设出一个虚拟的环境,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板, 开展观察星座的模拟实验操作, 这样更便于学生观察星座, 认识星座, 理解星座。 1.师:展示《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 (部分内容) , 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找北极星, 找到北极星我们就能找到北方。 2.那北极星怎么找呢?要能准确找到北极星, 先要认识两个北方星空中最明亮、最重要的, 也是比较容易找到的星座, 介绍大熊座。 3.师:在大熊星座的旁边还有一个有名的星座, 叫小熊座, 介绍小熊座。 4.一般我们都是在晚上看星星, 现在是白天, 你想看吗?介绍星图软件, 你会用吗?看看你能很快找到老师刚才介绍的这些星座吗? (学生操作) 5.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星座?怎么看到的? (学生拿着平板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介绍) 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我们的科学课堂, 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 具体地观察星座, 直观、形象, 其实虚拟仿真技术还有交互性, 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沉浸在逼真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操作。例如在教学《骨骼与肌肉》一课时, 我们尝试让每个孩子借助仿真软件, 实际操作并认识人体的骨骼。 1.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 在我们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 你知道是什么吗? (揭示课题:骨骼) 2.摸一摸我们的骨头, 你有什么感觉? (硬、多) 那你知道我们全身有多少块骨头?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尝试交流) 3.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图片展示) 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 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骨骼。 4.人们肉眼是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结构的, 我们可以借助X光片或人体骨骼数字模拟技术来认识。打开相关软件, 简单介绍相关骨头。 (可以请3名学生上台借助软件进行演示) 5.如果给你人体所有骨头部件, 你能拼装出完整的人体骨骼吗? (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拼装) 6.人体所有骨头在我们身体里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掌握这些规律, 能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保护。 你觉得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 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出富有真实感、交互式体验的模拟实验场景, 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无法实现, 无法替代的。小学科学课中还有很多的内容, 比如认识昆虫、认识植物、认识地球构造等知识, 都受到场地、空间位置等限制, 模拟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 模拟实验一定会更方便、更真实、更有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自主探究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APP应用的出现, 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同样也改变了我们的科学学习。在教学《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时, 我将“形色”这款APP软件运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学们, 老师带来了一盆植物, 有认识它的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款“认花神器”, 那就是“形色”APP。介绍形色APP用法。 同学们, 在了解了“形色”APP程序的应用后, 有谁想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操作) 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我们校园里的植物吧!学生利用平板认植物。 形色APP在课堂上的应用, 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拍摄植物图片后, 通过软件在线识别, 然后比较植物的特点, 辨别校园里的植物, 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绝大多数学生因为APP游戏而喜欢手机和平板, 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些移动终端除了可以打游戏之外, 还有很多功能, 在《心跳的脉搏》时, 我们使用了“心率检测”这款APP, 将摄像头贴着食指, 测量时, 手机就会自动打开闪光灯, 通过毛细血管反射到摄像头里的运动图像计算出我们当时的心率。在学习《声音》这一部分内容时, 我们利用“分贝仪”和“频率分析仪”来观察物体发声的大小和音高。 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 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更开放。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 实现了实验过程的“可视化”,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智能化”。 信息技术, 让我们的科学教学更科学, 这必将引发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 我们相信, 信息技术将会为小学科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