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进一步认识疾病。 有医家将痛风分为五型论治;风湿热阻型,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消肿、通络止痛,多用忍冬藤、土茯苓、黄柏、知母、苍术等,方选自拟苓泽合剂加减;风寒湿阻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多用桂枝、细辛、青风藤、威灵仙、鸡血藤等;痰瘀互结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多用红花、桃仁、白芥子、半夏等;脾虚湿盛型,治宜健脾益肾、活血利湿,多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红花、薏苡仁、山药等;肝肾亏虚型,治宜培补肝肾、强壮筋骨,佐以活血通络,常用杜仲、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鸡血藤等。
有医家将痛风分2型论治;湿热瘀阻型,治宜清热除湿、活血止痛,多用威灵仙、羊角灰、白芥子、苍耳子等,方选四妙散加减;阳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多用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等,方选金贵肾气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