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意同原: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偏见

 泰阳汉子 2019-06-26

哲学史上把哲学派系分成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争论的是”存在“的第一性到底是自然的物质还是人的思维意识?

造成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对物质和意识的片面认知,不过片面认知相比不去认知还是能扩张人类的认知范围的。与这个问题类似的问题我认为还有很多:我为什么是能动的物?我的思想与外在(比如镜像)相符吗?我为什么会有痛苦的感觉?小花小草有感觉吗?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是什么?神鬼是什么?真理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我的身体为什么会长大?死亡是什么?这些问题我想大家可能或多或少也想过,某些问题甚至可能家里养的小猫小狗也想过。这些问题都是我上学之前就思考过,当上学时老师说只有人才有思想我就不认同,我家的小鸡一听到饭锅盖响就会聚集过来知道有剩饭吃了,小狗老远就认得我就会跑过来迎接我,还摇着尾巴我知道它很快乐,老母猪饿起来或者发起情来会破坏打开猪栏门,野猫会用爪子开没关紧门的橱柜偷吃肉食,甚至偷取桶里的活鱼和灶上正在烘干的肉。这些动物都有思想意识,只要是能进行有目的的活动的物都有意识,甚至毛毛虫,小花小草。在中国大家普遍不信宗教,容易接受认可唯物主义,大家对唯心主义可能却反了解,首先中国汉字里边的关系是“意”有“心”生,去除文字意思的局限,准确的说是唯意识主义,意识是一种光子信息,是神经细胞里的电波,是一股具有一定秩序的能量。

我可以告诉大家不懂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就是错误的,坚持唯心主义的人不懂20世纪的自然科学。物自体和向外反射的光子是有本质区别的,一片绿色的叶子是叶子吸收了其他频率的电磁波反射出某些频率的电磁波,配合我们的视觉神经形成了“绿色”,其实叫“某”色是人类约定俗成的,红绿色盲就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到了没有太阳光的晚上,叶子就是黑色,其实不能叫黑,对于人的视觉来说属于一种空无的状态。

如果把物质放到微观维度观察还会出现:用于获取的信息的量子会改变微观粒子自身的运动,这是通过实验设备测量获取信息,这和我们的眼睛或者耳朵被动接受信息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感官并没有发射某种用于探测的量子能量出去,而是直接接收已有的信息。

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物理学的新发现已经推进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神秘分界线,并且告诉我们这根本不是一个明显的界限。它使我们明白,对一个物体的观察永远无法不被自己本身的观察行为所修改,它同时也让我们理解,在改进观察方法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之后,主客观间的神秘界限已经被破坏。

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

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默认前提物体能量本质和信息可以分开忽略了信息的来源范畴和不完备性。离开接受信息的人,就会缺乏对物的概念来源,盲目自信地把物是看做是完全可知的。因为人对物的概念就是意识接受信息产生的,如小孩对着一些动物海报能认识对应的名字和我们看视频中的电脑制作的虚拟信息,我们人类的沟通都是信息并不一定是”实体“存在。

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把意识信息当作存在的标准,默认前提是精神意识为万能的,和谐的,同样忽略了信息的来源范畴和不完备性。暗物质是什么,以太是什么,时空是什么,在麦克斯韦之前电磁波是什么?其实我们对存在的本质知之甚少。如果离开人的意识,”物”仍有存在的本体,我称之为“非意在体”。何况现在的哲学上升到真理存在与否的讨论了。

这两者在各自狭隘的默认前提下推理都是正确的,理论自身并没有不和谐,造成鸡同鸭讲的局面是各自感知的信息和所用字词意思有所区别,尤其是哲学这些抽象晦涩,含混不清的交流尤为困难。

感知信息的范畴和能量存在的对应关系应该分化,才能使唯物者和唯心者的交流更有效。现在是时候解决分歧达成共识了。

利理论思想之一物意同原

物质和意识两者是同时相互存在的且不能独立存在的。整个宇宙也不能存在绝对独立的对象,每个对象都会有相互作用的对象。物质与意识的真正关系是能量与信息的关系。某个系统能量发生变化,必然与外界系统发生过能量交换,这种变化作用或者能量交换关系就是信息,可以说万物都有信息,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人完全的感知到。物是能量的现象,意是信息的现象。物质是永恒是在变化的,意识永远随信息变化的。有物质变化就有信息产生,物质决定意识没错,重要的是人接受了信息,信息决定了人意识中的物质。我们能交流的是物质的信息而不是“真物”(物自体或者本体),所以意识信息决定物质存在也没错,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不见月亮就是没有月亮。

何谓存在?正式因为定义问题才引发唯物和唯心难以和谐,争论物质与意识的第一存在性问题,先要理解是存在本身存在是一种物质运动作用关系的时空信息。

天在范畴

存在这个词本身应该分化成三部分:已知的在(意在),未来可知的在(潜在),永不可知的在(隐在)。意在可以言说,潜在难以言说,隐在永不可说。准确的讲我们认为的存在应该叫做意在,也可以说是往事。而现实生活中,过去已经不是真实存在的了(参考第二节的圆时场空)。我们平时所说的事物都带有何时何地的信息,有事才能认识物,有物才有发生的事。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只具个人意识的片面主义,其中语言文字的局限使哲学分类过程中也拆分了哲学家某些相似的共识,法国大师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什么唯心主义,是因为接受信息是我意识存在一说的前提。他在《沉思录》提出物质和思想二元论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其中有对物质中的水的认知的思考,有对真理的思考。

笛卡尔

现在是人类已知的信息变化升级到量子水平了,对意识可以采取物理信号输入使人体产生动作,也可以探测到大脑中意识流的某些变化。如果你现在还偏向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将来有一天你会发现,意识也能改造物质,信息足够的情况下组合创造新物体,基因工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生活中人已经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之前不存在的东西,不说创造物质,改造物质显然已经发生了,例如聚乙烯,人造元素,人造纤维,电器,操作系统等。但广义的讲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造物也是自然的产物。

唯物和唯心两者看似对立,实际上是统一的,那就是:物意同原,物意天在,物意互动。物质和意识是同时存在的相互作用,两者的关系就是能量和信息的关系。

20世纪初物理学中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横空出世,注定人类对自己的意识会有更深的思考,更新认知。

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

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现在无论是谁,如果他没有相当丰富的当代物理学知识,就不能理解哲学,你要是不愿成为最落后的人,就应该马上去学物理。

霍布斯:悠闲是哲学之母!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之后,人类活动内容将是什么,人们可能会追求智慧,科学或者艺术。哲学专业是贵族专业,据说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哲学是必修课,其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样的主课一样重要。法国学生上哲学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知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学会从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习惯。

神思者霍金:哲学已死!那我就用《利理论》来激活哲学或者新生一门利理学。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很多专业的人才都会被机器取代,人们需要与他人竞争,还需要与机器竞争,人的社会属性在不断的分化,未来利理学在中国会不会兴起,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注送福利:

1.前期免费阅读60篇系统化的原创文章内容。

2,文章单次优秀评论或者提问超过60个点赞,作者关注并尽心解答。

3,所有文章选择性转发30次的铁杆粉丝可申请送电子书。

后期会整理所有文章出一本叫做《利理论》的书或者专栏变成付费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