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规范化诊治!

 sxdthyw 2019-06-26

定义

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总量超过250g,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的腹泻。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2013年发布的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

对急性腹泻的定义

病原体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等。细菌感染包括有霍乱弧菌、痢疾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等;病毒感染包括诺如病毒、B组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

诊断

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包括:

(1)流行病学史:夏季多见细菌性感染,秋季多见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性腹泻,冬春季节亦多见各种病毒性腹泻。

(2)临床表现腹泻为主要症状,其他胃肠道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胀、恶心和食欲减退、呕吐等,还包括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倦怠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病原学诊断包括:粪便常规检查、乳铁蛋白和钙卫蛋白检测、粪便细菌培养、血清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应用等。

治疗

(1)饮食治疗:绝大多数未发生脱水的腹泻病患者可通过多饮含钾、钠等电解质且有一定含糖量的运动饮料,以及进食苏打饼干、肉汤等补充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

(2)补液治疗:轻度脱水患者及无临床脱水证据的腹泻患者也可正常饮水,同时适当予以口服补液治疗。但有下述情况应采取静脉补液治疗:①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饮水者;②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尤其是伴意识障碍者;③严重脱水,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者;④其他不适于口服补液治疗的情况。脱水引起休克者的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的原则。

(3)止泻治疗:①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蒙脱石、果胶和活性炭等;②益生菌;③抑制肠道分泌:次水杨酸铋、脑啡肽酶抑制剂等;④肠动力抑制剂:洛哌丁胺、苯乙哌啶等。

(4)抗感染治疗:以下情况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①发热伴有黏液脓血便的急性腹泻;②持续的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感染或原虫感染;③感染发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败血症或有假体患者;④中、重度的旅行者腹泻患者。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抗菌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为次选。具体方案为诺氟沙星400mg,2次/d口服;或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口服,疗程3~5 d;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用法为甲氧苄啶160mg、磺胺甲基异噁唑800mg,每日分2次口服。鉴于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对于严重感染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腹泻,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并对大环内酯类敏感的患者,仍可以考虑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的推荐剂量为250mg或500mg,1次/d,连续3~5d。

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治疗:首先应停止正在使用中的抗菌药物,但对于不能停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最好能改用与CDI相关性相对较小的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红霉素、四环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甲硝唑是轻中型CDI治疗的首选药物,用法为500mg,3次/d口服,疗程10~14d。对于重型CDI,或甲硝唑治疗5~7d失败的患者应改为万古霉素治疗,用法为万古霉素125mg,4次/d口服。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治疗:病毒性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制剂治疗急性腹泻在我国应用广泛,如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素)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情有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缪晓辉,冉陆,张文宏,等.2013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