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以圣地之后,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名为嵩阳书院,以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明末书院毁于兵火,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清代末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经历千余年的书院教育走完了这的历程。 拍摄时间:2011年2月24日  1、嵩阳书院的大门,“嵩阳书院”四个大字是由登封著名的书法家宋书范模仿苏东坡字体所写,门两侧柱子上有幅对联乃乾隆皇帝亲笔御书:“近四旁为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这幅对联简要的说明了嵩山在五岳之中的地位。
 2、进了大门里走,就看见一颗斜靠在墙上的古柏,这就是汉封将军柏。这棵树虽然不是最大,却被封为大将军。为什么呢?据说西汉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游历嵩山,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刘彻偶然看见了这棵柏书,叹为观止,便信口封其为“大将军”。
 3、谁知前行不久又看见了对面的那棵柏树,皇帝犹豫了半天,觉得自己金口玉言,只好按照先入为主的思想封其为“二将军”,可是没走多远,又发现了第三棵树,比前两棵更大,汉武帝无奈自嘲到:你再大也只能是三将军了(照片为二将军)。
 4、皇帝走后,三个将军就有反映了,三将军觉得明明自己最大却被封了三将军,一怒之下引火自焚,二将军相对来说怒气小了点,可也是气愤不过,结果把肚皮给气炸了(照片为二将军肚皮炸开的样子)。
 5、二将军周径十五米,高约三十米,树干下部一枯洞,可容五至六人,南北贯通,人可直立而过。虽然树皮剥落,躯干龙钟,但生机盎然。
 6、大将军自知自己没有二将军粗,不如三将军壮,却被封成了大将军,于是心里乐的偷偷直笑,结果把腰都笑弯了,后人把这件事情编成顺口溜: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三将军恼怒被气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大将军过喜笑倒地,是是非非谁评价?(照片为大将军笑弯腰的样子) 注:三将军在明朝被烧毁,所以没有三将军照片
未完待续,谢谢光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