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降压药,血压还是“上蹿下跳”?医生给出4个建议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6-26

多数高血压患者通过日常定期服用药物,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稳定正常的水平,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没那么幸运,他们虽然也有按时服药,但血压控制效果并不如意,今天小九就为大家解释其中的原因。

影响因素一:不良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跟血压有着直接的联系,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血压波动,比如长时间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或抑郁的情况之下会影响到内分泌,这些激素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也因此在短时间之内快速上升,因此,如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情绪不稳定,就一定要多做自我调整,或者寻找合适的方法发泄一下情绪。

影响因素二:服用其他药物

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还在服用一些其他的药物,那么这些药物就会影响到降压药的药效,比如患者在感冒时可能服用含有甘草的止咳药,这种药物也是一种可以让血压升高的药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降低血压,那么就需要适当改变降压药的药量。

影响因素三:季节的变化

当季节出现变化时,血压也会受到影响,因为热胀冷缩也同样适用在血管上,天气变冷的时候血管会收缩,就会导致高血压,同样用药的情况下对血压的控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天天按时吃药,但是高血压依然没有改观,那么首先需考虑以上几种情况,再考虑自己服用药物的方法是否正确,进行综合分析。

想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应该怎么做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周大亮给出以下几个建议:

患者应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查

在24小时内,我们的血压时刻在变动,正常人血压在早6-10点,下午16-20点这2个时间点出现峰值,其余时间血压偏低,而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失去这种规律。

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先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了解自己血压最高、偏低在什么时间出现,平时测量血压时,就可以选择两个血压最高点,两个血压最低点来测,这样能明确降压药能把血压控制在什么程度,也不至于让血压下降过快。

正确对比血压值

很多患者会这样看药物的疗效:吃药前血压160/100mmHg,吃药后血压140/80mmHg,因此说明吃药有效,实则不然。

观察药物对血压疗效时要注意,不要对比吃药前后的血压,因为血压时刻都在变动,你半小时前的血压和半小时后的血压本身就不一样,不能确定是否是降压药在起作用,正确做法是对比不同日的同一时间,比如今日8点时血压,对比明日8点时的血压,看药物是否起作用。

正确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时首先需休息10分钟,一般选择右侧上肢测量血压,血压计应和心脏同一水平,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切忌测量血压时情绪激动。

规律调整降压药物

如果医生已经给你明确的治疗方案,并且调整稳定了,切忌不能擅自换药、停药,同时患者也不用担心,今天血压正常了,明天再吃降压药会让血压过低,咱们每天吃药是为了补充昨天代谢掉的那部分药,不是药物叠加,因此不会导致降压药物蓄积。

希望各位高血压患者可以用好降压药,让降压药物发挥应有的疗效。

参考资料:

[1]石晶.吃药后血压依然“过山车”,医生:这几件事没做对[N].新晚报,2018-04-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