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江户美人,在他笔下堪称一绝!

 真友书屋 2019-06-26

本文节选自《知日・再发现,浮世绘》特集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入手链接

在浮世绘群英荟萃的历史中,喜多川歌麿(1753-1806)凭借其标志性的美人绘,与擅长役者绘的东洲斋写乐(生卒年不详)、天马行空的葛饰北斋(1760 -1849)并称为浮世绘三大绘师

浮世绘成长于德川时代,其发展自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殊历史。德川宗吉的紧缩时代,国学、拟古典文学复兴,浪漫之风盛行。明和、安永、天明时代(1764-1788),人心回归现实,讽刺、洒落、川柳、地口等也曾风靡一时。世风变迁也体现在了浮世绘上。

在以鸟居清满的鸟居风开始,鸟居清长的写实主义美学结束后,胜川春章、一笔斋文调等人的写实似颜绘开始流行。而歌麿则以创立者的身份,开启了前无古人的自然主义新时代。

当现实主义遇到障碍时,社会思想往往不是朝理想主义转移就是向颓废主义靠拢。宽政时期没能孕育理想主义,于是社会思想则从文化、文政时期起走向了颓废自然主义。其间虽然也不乏像写乐这样的理想主义画家出现,但由于创作期过短,始终无法在时代洪流中激起太大波澜。

与之相对,歌麿不仅在生前享有盛名,在其死后,其对于世纪末「颓废美人」的探求继续在歌川派的传承下发扬光大,并成功预告了浮世绘艺术末期最后的风潮。

自然主义画家

在「千篇一律」的美人图绘师中,唯有两人与众不同——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麿,他们被称作美人绘双璧

简单来说,清长的艺术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艺术,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概念描写。歌麿的画则是强烈地反映自然主义的艺术基调。

歌麿画中的女性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女性,是在电车中、在路上擦肩而过时会微笑着回礼「早上好」的、充满人情味的女性,也是「不纯且有罪的女性」。

仔细观察歌麿的作品,似乎能隐约看到女性白色肌肤下血液的流动,肌肉的重量、弹性、温度,就连颈后扎不起来的丝缕头发间似乎都有情愫暗结。从这些红袖添香的美丽肌体中,人们不仅能够体会各种各样隐晦的憧憬,同时也能感受到饱含在这些温婉美好的女性特质中难掩的爱欲与魅惑。

善与恶、美与丑,在歌麿眼中都是不存在的。他只画「女人」,无善无恶、无美无丑、具有神性又充满罪恶的女人。这绝非是「概念的美丑」所能表达的内涵,也是与其他美人绘最为不同之处。

寄情美人

不仅是游女,歌麿的描绘对象也包括当时的民间人气美女。这不仅是歌麿广受欢迎的具体表现,也是其吸引人气的原因之一。

《木挽町新屋敷小伊势屋Ochie》(木挽町新やしき小伊勢屋おちえ)就是民间美女画的初期杰作。稍后出版的《见立六歌仙》由茑屋发行, 上部的云霞采用云母摺(一种采用了云母粉的锦绘印刷技法)设计,在两枚连续的大锦绘上分别绘有三人。作品将当时有名的六美人比作六歌仙,但美人头上添附的不是各自的诗歌,而是屋职坚丸、三陀罗法师等人的狂歌。从容貌可以判断,六人分别为矢场Omiya、高岛Ohisa、扇妇人、平野屋Oseyo、难波屋Okita、富本丰雏(矢場おみや、高島おひさ、扇婦人、平野屋おせよ、難波屋おきた、富本豊雛),及从矢场(以射箭场为名的卖春场所)和水茶屋等诸职中挑选的有代表性的美女。其中以高岛、难波屋二人最负盛名。

《妇人泊客之图》

宽政七、八年(1795-1796),一套六枚的大首绘作品《高名美人六家撰》诞生。所谓六家,即扇屋花扇、辰巳路考、旭屋后家(乌森后家)、富本丰雏、难波屋Okita 与高岛Ohisa。画中虽无关于姓名的明确记载, 通过上方圆形的猜谜绘却可以推测得知。该作采用了鼠地摺印刷,是歌麿的代表作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以三美人或二美人形式绘制的作品,但无论构图风格如何,难波屋Okita、高岛Ohisa 总是必不可少的登场人物。常言道,红颜易老,色衰者悲。而数年来两人在美人绘作中的频繁登场只能说明她们在江户确实有着相当高的人气。

《二美人图》

通过宽政五年(1793)版的单枚作品《水茶屋百人一笑》,可以对这些流行美人的年龄略窥一二。而歌麿此时已有41 岁。

对歌麿来说,这些流行美人绘的意义其实并不等同于今天的美人绘报。歌麿的美人绘并不写实,而只是将他内心深处的女性美寄托在流行美人身上的再创造。事实上,从写乐的役者拟颜绘的门庭冷落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惟妙惟肖的画像已经失去兴致了。

肉笔画中的绘师精魂

相比版画,歌麿的肉笔画数量并不算多,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真伪不明。即便如此,少也有千余幅是能够肯定的。不过,对浮世绘师来说,比起成千上万的版画作品,少而精的肉笔画最能表达绘者的灵魂之所在。

这幅《二美人图》中,来自富贵人家的楚楚可人的女人与穿着简单的纯棉和服的女子形成对比,阶级虽有别,可都肤如凝脂,体态婉约,歌麿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女性从肉体中散发出来的美丽与情色——可谓之「爱身容,绘婵娟」(容を愛し、嬋娟たる風情を描く)。

除此之外,歌麿所绘的《美人立姿图》与《美人纳凉图》也不得不提。前者是歌麿巅峰时期——宽政四年(1792)的作品。歌麿的美人绘在此时已经定型。参拜神社寺院的美人头戴角隐(防止夫妻相冲的女性用白色头饰),削肩柳腰, 处处体现着歌麿饱满的感情。画中女性把伞靠在身上整理腰带、口含扇子,举止之间,风姿立现。胸前交错的曲线良好地表现了肌体的肉感,系得靠上的腰带又丝毫不显风骚,站姿绰约,自然得体。下颊微丰,是歌麿宽政初期的特征。《美人纳凉图》是歌麿晚于《美人立姿图》两年完成的代表作之一,进一步展现了歌麿艺术造诣的深厚。没有什么作品能比这幅画更加生动地表现夏季罗纱的轻薄了。游女漫不经心地躺在植有水草的水盘边,半襦襻(和服内衣上装) 的红色由腰间过渡到蹴出(和服内衣下装)半透明的浅蓝,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气息。蜷膝而坐的姿势懒散又不失花魁气质,唯有表情昏昏欲睡,睡眼惺忪。一幅炎夏乘凉图就这样生动地跃然纸上。

雪月花

「雪月花」即歌麿的系列作品《深川之雪》《品川之月》《吉原之花》的通称。其中最大的宽为一丈五寸(约3.5米)、高为四尺八寸(约1.6 米),三幅尺寸虽然有所不同,但无一不是浮世绘史上罕见的巨作。通过在巨大的画面中对众多人物、场景的精心配置,歌麿用他出色的艺术天赋催生了惊人的绚烂, 使这套稀世大作成为吸引众多绘师竞相临摹的画史传奇。

关于「雪月花」的记录,最早可追溯至明治十二年(1879)11月23日,在枥木县定愿寺的一次展览中,当地豪商善野家首次将它们公开,不想这次展出却成为三幅巨画最后的团聚。其后,作品由美术商经手,辗转流散至法国。《深川之雪》在1939年回归日本后失踪过很长一段时间,直至2012年才被重新发现,现藏于冈田美术馆。据推测其为歌麿晚年作品,完成于享和二年至文化三年(1802 - 1806)。

《深川之雪》

画中描绘的是江户屈指的艺者花街—— 深川的大料亭(酒楼)二楼座席,被称作辰巳艺者的艺者与服侍饮食的26 位女性与孩童济济一堂。

《品川之月》《吉原之花》则分属美国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和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沃兹沃思学会(Wadsworth Atheneum Museum of Art)。《品川之月》描绘了19 名女性与隐身帐后的男子在名为土藏相模的品川名楼(餐旅妓院)二楼座席彻夜嬉戏的游郭风情,作于天明八年(1788),是歌麿三部画作中最早的作品。

《品川之月》

《吉原之花》则描绘了吉原游郭的主街上面对仲之町的引手茶屋(拉皮条茶馆)与行走往来的女性、儿童共52人群像。鲜艳豪华的服饰与满开的樱花相映成趣。于宽政三、四年(1791-1792)完成,可以理解为是歌麿对禁止奢侈的宽政改革的一种讽刺。

《吉原之花》

 李文雯 ✎ text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国立图书馆、出光美术馆 ✎ picture courtes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