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补土 | 它能“解毒”,解的是什么毒?谈谈这种“明星”本草!

 风行天雨秋 2019-06-26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  教授



曾有一段时间,“绿豆治百病”的假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给这种原本平易近人的家常食材披上一层阴影。其实,绿豆本无罪,作为和生活最为贴近的本草之一,它只是不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绿豆“解毒”确实是有古籍依据的,只不过它解的是“丹毒”。古代有不少人为求长生而炼丹服丹,服“五石散”一度还成为达官贵人中的流行时尚,就像保健品一样人人都吃。像“五石散”这类“丹药”多是用各种矿石进行配制,药性非常刚燥,人吃多了就容易中“丹毒”,这是一种偏于热性的中毒。这种情况很棘手,贵族们还常误把中毒症状当成“成仙”的迹象,而医生们又不好直说“仙丹”有问题,就想出了个办法,用甘寒的生绿豆绞汁,给这些贵族服下以清热解毒。经过多年的流传后,民间便有了“绿豆解毒”的说法。

细解本草

小小的绿豆,生枝发叶在雨水与炎热相持的长夏,因此它的基本性质是平和的,只是它的豆子成熟在于秋季,凉爽的秋风便给绿豆披上了一层寒性的外衣。绿豆治疗热毒,擅长的是“外向型”的毒,尤其是表现在皮肤表面的热毒,因为它制约热邪靠的是外层寒性的绿豆衣;而甘甜平和的绿豆肉则能缓和邪气上冲的势头,即中医所说的“甘可缓急”。在壳和肉的配合下,绿豆可以把上冲的热毒清一清,压一压。但古籍中也强调,绿豆治不了“实火”和因阳虚而生的“虚火”,因为仅靠绿豆那层寒性的外皮不足以对抗热性强烈的“火邪”,同时它没有温补之性,对“虚火”也不宜,反而可能越压越“火”。因此,绿豆多数时候还是作为日常生活中需要“清热”时的食疗之用,很少置于重大疾病的治疗中。

本草功效

民间还有另一个说法,是绿豆能治“皮肤热毒”,这确实也有一定依据。《神农本草经疏》中说绿豆“味甘,寒,无毒。主丹毒,烦热,风疹”,夏天皮肤突发灼热红痒不适,家中老人常会煮碗绿豆汤清热消疹。古籍中有条“扁鹊三豆饮”,便是用绿豆配上黑豆、赤小豆和甘草,在小孩子发热伴有皮肤红疹的时候饮用,也可以给家中其他小孩子喝当预防。但要注意的是,清皮肤热毒一定要把绿豆皮也吃下去,因为绿豆是“皮寒肉平”,绿豆皮才有清热的功效;反之,如果吃绿豆怕性寒伤胃的,可以只吃肉而把豆皮去掉。

活用本草

绿豆糖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在此便不赘述,但在搭配方面有一些小建议:如果嫌糖水过于甜腻的,可以加入陈皮末,消食开胃;用于解暑的话,可以放凉一些再饮用,并且配上一点荷叶;专用于清解皮肤热毒的,可以加入一点野菊花或金银花。此外再介绍下上文中提过的三豆饮。

三豆饮

材料:绿豆、黑豆、赤小豆各15g、生甘草10g,冰糖适量。

做法:豆子先浸泡,同甘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绿豆破皮后,加入冰糖,充分搅拌至其融化,关火,稍放凉后即可饮用。用于夏季小儿皮肤发疹的辅助治疗,《神农本草经疏》中称该方在有儿童发热发疹性疾病流行的时候也可做预防之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