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鸿基刻 西方的宗教建筑是教堂,中国的同类场所是寺庙。现在人们常见的有:一般称为“寺”的和尚庙,例如少林寺、寒山寺、大明寺、光孝寺……一般称为“庵”的尼姑庙,例如华严庵、观音庵、众香庵,《阿Q正传》里则有静修庵……道士的庙有不少称为“观”,玄都观、玄妙观、白云观……如果不去细分,就统而言之说是什么庙,也未尝不可。道教尤其喜欢直截了当地就叫什么庙,例如有真武庙、大王庙、仙女庙等等;过去各地的城隍庙,大抵也可以归入道教的系统。道教崇拜的对象比较多元化。但是本来意义上的庙,与宗教其实无关,那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的是家庙,皇帝的家庙则称为宗庙。南唐李后主把政权弄丢了,将被作为俘虏带到北方去,这时允许他到宗庙里去向祖先告别一下,于是他在一首《破阵子》的词里写道“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这里的“庙”就是他们李氏皇族的宗庙。平时皇室成员在庙里祭祖,重要的会议也可以在这里召开,所以“庙”也可以代表国家的顶层,“庙堂”“庙算”这样的词语就都是这么来的。这个庙字后来也用来指宗教场所,其实只是借用——都是神圣的地方啊。帝制一取消,宗庙也就没有了。 既然皇家叫宗庙了,一般的家族之庙就只能称为宗祠、祠堂,过去各地甚多;后来宗法制度终结了,祠堂或者废毁,或者改作他用,渐渐面目全非。当然也有保存原貌传下来的,我在皖南旅游时就看到过几处,相当高大辉煌,现在香火也颇盛。 西方重宗教,所以多有教堂;中国重家族,所以最重祠堂也就是家庙。祠堂后来衰落了,能看到的庙大抵以佛教的居多。理清这里的头绪、关系,或有助于人们来观察和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