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啥是寺?啥是庙?“寺庙”有啥区别呢?解释起来要各论各的,以后可别进错了庙,拜错了菩萨!

 伟天英 2022-10-30 发布于河北
  过去人们若是碰到了不顺,或者“邪门”的事情,都会说:“去寺庙里拜一拜。”这在当今的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人们大多在提起佛教活动场所时,会自然地把寺和庙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寺庙”不就是供奉佛祖的地方,也是和尚们生活的住处吗?可事实并非如此。
 
最早出现的时候,寺和庙还没有被赋予释、道两家的宗教意味。“寺”在西周金文中,其实是作为动词使用的,本义是“持”的古字。比如《石鼓文》中这句:“秀弓寺射。”就是抽出弓持着射箭的意思。
 
后来这个字则渐渐演变为官署的意思,也就是古时候的“政府部门”。比如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大理寺”,就是国家最高法律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了。
 
唐朝的孔颖达对《左传·隐公七年》注解道:“自汉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清朝的王士禛也在《香祖笔记》中说:“今九卿自大理、太常已下宫署皆名曰寺,沿东汉之旧也。”看来后代的这种用法,基本都是自汉朝沿用下来的。
 
2000多年前,佛教正式传入了我国,周边国家地区的高僧们,也纷纷前来交流学习,而安置这些高僧的住所叫作“鸿胪寺”。
 
当时,开明好学的汉明帝,还为高僧们修建了第一座“官方”佛教建筑。这是寺第一次与佛教联系起来,因为这座建筑正是著名的“白马寺”。
 
因为这里也被称为“寺”,就代表是朝廷出资设立的,佛教的地位也一下子有了极大的提高。佛教的理念在国内渐渐传开,信徒越来越多,修建的寺也更多了。就这样,到了隋唐时期,寺作为“政府机关”的用法逐渐变少,更多被用来指代佛教的宗教活动场所。
 
而“庙”的出现比“寺”还要早上一些。在商周时期,庙是人们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的。古人相信先祖的灵魂可以庇佑子孙后代,因此必须心怀虔诚地供奉祭祀故去的人。所以《说文解字》中这样记载:“庙,尊先祖也。”“皃”通“貌”,也就是瞻仰先祖面貌的地方。
 
根据古代严格的宗庙制度,皇家祭祀的地方叫做“太庙”。所以“庙”也用来代指朝堂,在《岳阳楼记》中就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样的例子。
 
庙对于皇家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战国时,信陵君魏无忌在赵国住“上瘾”了,一直不肯回魏国去。秦国不断地趁机进犯魏国,可把一干大臣给急坏了。但魏无忌偏偏是个“犟骨头”,谁说都不听,说“急眼”了还要动手砍人。
 
有两位谏臣就搬出宗庙来,对魏无忌说,“如果秦国攻破大梁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魏无忌听了这话立刻脸色大变,赶忙收拾行装,让车夫启程回去援救魏国了。
 
后来“庙”慢慢成为道教建筑的这个转变,也是在汉朝发生的。
 
道教作为唯一“本地产”的宗教,广泛吸收了许多民间信仰,比如土地神、火神等都逐渐成为了道教体系中的重要形象。因此遍布各地的“土地庙”、“山神庙”等,也就随之成为了供奉道教神仙的场所。
 
汉朝时,庙供奉对象也更加多元化。除了鬼神和祖先,一些有突出贡献的先贤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如“关帝庙”、“孔庙”等等。
 
原来“寺”和“庙”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由于参拜方式相似,才渐渐被人们放在一起统称为“寺庙”。这里不但承载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更是人们精神的寄托。看来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字词背后,都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去考究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