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情最苦

 汐钰文艺范 2019-06-26
最近,我读了张抗抗的一篇文章《多情反被无情恼》,搅翻了我沉积在心底多年的苦恼。我自知是一个多情的人,也一直在追求和赞美真情(不是简单的真实的情,而是隐去了私心的纯情)。我看过张抗抗的长篇小说《情爱画廊》,被其中主人公的真情打动,我当面告诉她,询问她,抗抗说:“我那是虚构的。”我大失所望,难道世间就真的没有真情,只在虚构中才有?可不是吗,《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就是虚构的。

  在多情人的眼里,一切都是有情的,不单人是有情的,万物也是有情的。他们最怕的是遇见无情之人,最恼的是不解风情的人,最悲哀的是:实际遭遇恰恰如此。所以,当其满怀真情无处释放、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只好去寻找寄托,寄情别处,想法假设,进行虚构,于是便创造出了许多“生死相许”的男女形象,而且动植物也都成了有情之物,万物有灵了——什么“鹊桥”“连理树”“比翼鸟”“狐狸精”“望夫石”“迎客松”“杜鹃啼血”“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义犬救主”……纷纷出现了,构成了全方位的有情世界——以此来自我宣泄,自我认证,自我安慰。这种现象,正好印证了文学的起源。文学的核心不就是一个情字吗?真正的作家、诗人一定是情种。

  人类贪心的膨胀导致了无情,无限的膨胀导致了残忍。无情和残忍是文学的天敌,与作家不共戴天。

  然而,直到今天,人类仍不成熟,人类社会仍处于初级阶段,贪婪、盗窃、仇恨、掠夺、杀戮和战争,种种罪恶依然普遍存在,无情与残忍依然满目皆是。平等博爱、和谐共赢,依然只存在于理想之中。因此,作家的苦恼也依然丝毫不得减轻,但他们不会灰心丧气,不会封笔不写——不管人们怎么看待,社会怎么对待,他们依然会多情地面对一切,一如既往地“自作多情”。

  正如张抗抗文章的结语所说:“我们写作的人,就是在这个无情的世界里,无望地寻找真情的多情人。”这真是给“作家”所下的最好定义。“无望”二字令人心碎,使人心寒,其中隐含着呕心沥血的无效,望穿秋水的无力和舞文弄墨的无能,但也道破了作家的艰辛与固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