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虽然身居高位,但人品太差,被司马光斥为“险诐之徒”

 鹿文康金 2019-06-26

作者:不老松

《历史探秘大全》签约作家

字数:92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有个词叫“险诐(bi)”,古籍里多用于形容人品卑劣,阴险狡诈之人,其中《宋史》里就常常用到这个词。因为有宋一代,险诐之徒可谓多如牛毛,而曾经身居高官、得以拜相的张洎(ji)就是这样的“险诐”之徒。


张洎(公元934——997年)是南唐时期的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草庵沿河村)人,少有俊才,博通经典,但为人性情险诐,好攻人短处,颇为世人不齿。张洎考中举人后,就百般攀附逢迎一个名叫张佖(bi)的高官,每每自称表侄孙;后来考中了进士,则改称侄子;再后来出任礼部员外郎,就称弟了;等到当上了宰相,便不再与张佖论亲戚关系,而径直以下属代之了。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到张洎的人品。


张洎本来与陈乔同为南唐宰相。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灭掉了南唐。国破之日,他与陈乔在后主李煜面前表示要殉国而死。可是等陈乔死后,他又对李煜说:“若我也死了,到时宋朝怪您久久不降之罪,又有谁来为你分辩呢?还是我随您一同入宋吧!”

降宋之初,张洎和苏易简一同在翰林院共事,关系不太融洽。等到苏易简担任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张洎便十分妒忌,多次在皇帝面前指责苏易简的过失。此外, 这个小人又盯上了寇准(公元961年——1023年)。寇准当时年少得志,每到衙门去办公,年长寇准近三十岁的张洎每次都穿戴整齐,在尚书省的大门前毕恭毕敬地站着恭候,极尽谄媚之情。寇准对此十分受用,渐渐地开始敬重他,并经常和他说说话。张洎应对敏捷,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多次替寇准出谋划策,寇准心服口服,于是就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后来,寇准当上了宰相,没有看清他的嘴脸,以为此人是谦虚、可用之才,便向宋太宗赵光义举荐张洎。就这样,张洎一路高升,当上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述张洎这个人所作所为后,没有直接评论,但褒贬之意,早已溢于笔下。

张洎毕竟是“贰臣”,是险诐之徒。每当朝廷议事时,张洎常常迎合宋太宗赵光义的意旨,后被太宗察觉,降其为刑部侍郎。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刚刚降职十余天的张洎病逝于京城(今河南开封市),被赐誉'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侯,追赠刑部尚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