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与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下)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6-26

第五交响曲《命运》的音乐分析
早在1805年,即在创作第四交响曲之前,贝多芬已经开始第五交响曲的构思,但是这部作品一直到1808年才最后完稿。第五交响曲的英雄性构思,是《英雄》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在这里,紧张的戏剧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体现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情绪对置。从形式上说,它比第三交响曲更集中、更紧凑,也更统一。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在古典悲剧和与它紧密联系的格鲁克的音乐剧中,人同命运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但是严厉残酷的命运形象却常被描写为不可避免的,而人的胜利往往又由于外界的力量而突然发生。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格外奋不顾身地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定音调,贝多芬把它称为“命运的敲门声”,因此这部交响曲就被称为《命运》。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一开始就是“命运的敲门声”,这个“命运”的动机浓缩为简洁的结构:4个音的节奏型,由极强(ff)的力度,弱拍起的3个重复短音,下行三度到强拍的延长音构成。这一动机构成了第一主题,这一主题用渐强推送到一个戏剧性的停顿,引向三个响亮而不连贯的和弦,最后的一个和弦在第一小提琴的长音上造成一个悬而不决的音响,直到全乐队强力度的命运动机出现才消除。这个戏剧性的孤立的动机陈述打断了主题的向前流动,随着从全乐队演奏的ff到弦乐组的P的快速活跃的音乐进行,主题才在动机上再现。这里贝多芬风格的几个特点显现出来了:强度通过乐器的添加而增强,节奏活动频繁,音高水平上升,这些汇成一个强大的渐强,在两个用无声隔开的和弦中到达顶点。这里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快速的音乐进行,造成一种惊慌不安的情绪。直到圆号奏出动机的变体才得到缓和。接着第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演奏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这一主题为轻的力度,当演奏到第三小节时,“命运”动机就在低音区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以强调。当它反复时,“命运”动机仍紧跟其后,到乐章的尾声,“命运”动机暂时占了上风,英雄的性格在令人生畏的“命运”的强大冲击力下经受考验。

第二乐章:bA大调、3/8拍、双重主题变奏曲
这一乐章以抒情流动的旋律由大提琴和中提琴缓慢地奏出第一主题,这是附点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运用,使沉静的旋律孕育着一种内在的动力,产生出一种不断推进的感觉。接着木管乐器奏出果敢刚毅的进行曲风格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本身形成对比,但宁静、沉思的第一主题和具有英雄性的第二主题,在音调和气质上和“命运”动机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贝多芬在这个乐章中,再次运用了变奏曲式的创作技巧,将两个主题经过变化,充分发展,最后给以完满的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复三部曲式
这一乐章表现了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基本主题是两个富于对比性的材料,其一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紧张的乐句,其二是小提琴迟疑犹豫徘徊的旋律。这个对比性的主题反复了两次,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和性格的二重性,随后生机勃勃的第二主题闯了进来,“命运”的动机再一次出现。在两个主题的反复中,“命运”和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在三声中段里转化为C大调,出现了一个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舞曲主题,这一音乐立即由弦乐器作了模仿和发展。它强健有力,热情欢快。这一主题的反复,由强奏开始,在进行中逐渐减弱,乐器不断减少,只剩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命运”的动机不再是强音了,而是单簧管和第一小提琴的拨奏。这种戏剧性的力度改变造成了一种情绪的酝酿。这一乐章的调性安排是交响曲的主调性(C小调),这和第三交响曲相同,而再现部的独特之处是定音鼓50小节固执的敲击,最后在欢呼似的凯旋音调中不停顿地进入末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具有无比壮阔的声势和无比宏伟的英雄气概,C大调的辉煌音乐把胜利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第一主题由整个乐队强有力地奏出,如同进行曲,好似进军号。第二主题在G大调上由小提琴奏出,它的节奏是基本动机,但旋律和情绪已被英雄主义的光辉所取代。英雄已驾驭了命运。乐曲到最后似终又起,并以一往无前的加速,反复不断加强动量,达到最强的终止。

结束语
在西方音乐史上,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贝多芬作为18~19世纪之交的作曲家,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瑰宝。贝多芬的创作虽然保持着维也纳古典派的主体风格,严谨的结构与合乎逻辑的矛盾统一,但是“自由和进步”是贝多芬终生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他音乐中的自由大胆和激情成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启蒙精神,也给后来19世纪欧洲的音乐发展以重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