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手段有助心包积液吸收

 鉴益堂 2019-06-26

 

201493《健康报》

心包积液在肿瘤科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大多为继发转移引起,少数见于心包原发性肿瘤。容易出现心包积液的肿瘤,第一是淋巴瘤,其次是小细胞肺癌、肺腺癌、乳腺癌。癌细胞转移大多通过血性转移至心包,为什么心脏没受累,而心包出现积液呢?这用中医的理论就很好解释了,所谓的心包即代心受邪。

对于心包积液,西医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第一是心包积液引流,大量心包积液伴有心包填塞时,应立即引流心包积液,以缓解心脏的负担,避免出现急性心衰而死亡。第二是心包开窗术,找到心包最低点,做十字切口,将积液引流至胸腔。

以上两种方法可有效缓解症状,但也有一些缺陷,心包穿刺置管后容易引起感染,而且积液越抽越多,无法拔管;心包开窗术可能导致冠脉损伤、肺部及切口并发症。而中医治疗心包积液有多条途径——

汤药

心包积液的病机主要为心阳不足、水饮上犯,治疗当温补心阳、温化水饮,方用桂枝甘草汤或真武汤加葶苈子。以前教材中多强调葶苈子可治疗悬饮(如胸水),其实葶苈子对全身的水肿都管用,对心包积液、腹水也有很好的效果,但量宜大,笔者临床一般用30

艾灸

艾灸虚里是笔者在临床中琢磨出的一个省事的方法。虚里为宗气所在地,又称胃之大络,是吸入的清气和水谷之气汇合的地方,且虚里正好为心包投射到体表的位置,借艾灸温热之力直达病所,以温阳化饮,力大效宏。

此外,虚里旁边有一个食窦穴,又叫命关,归属于脾经,在胸外侧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是恢复身体特别好的一个穴位。笔者曾去外院会诊了一位极晚期、身体非常弱的患者(肠癌肺肝骨转移,骶椎部位巨大溃疡面),心率140~160/分,灸了该穴与虚里,生命延续了近1年。关于该穴,还有另一种解释,食窦即食道也,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诸症。食窦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则会有疗效。(田叶红整理)

链接

治疗关键:远离寒性药食

在心包积液的治疗中,尤其应注意忌用寒性药物和饮食,笔者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一位肺癌患者,以前中量的心包积液因为坚持艾灸,入院复查为少量心包积液,全科讨论后建议用多西他赛化疗。当时我有些犹豫,认为多西他赛药性太凉,但既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我也就没再坚持。

化疗后心包积液一下子疯长,出现了心包填塞,做了心包穿刺,开始几天每天引流100~200ml,但患者的家属仍然坚持每天为其艾灸虚里,接下来几天引流的积液量逐渐减少。当时几乎科里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出不了院的,最后竟顺利拔管出院了。

 

附:《厘正按摩要术》:“虚里,在左乳下三寸。”

穴位解析】“食窦”即食道也。本穴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食窦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故简称“食窦”。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附注] 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