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历史周年事件热点突破

 家有学子 2019-06-27

一、选择题

1.考点:1689年《权利法案》330周年

英国的小约翰·威尔斯在《1688年的全球史》中写道: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新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戏剧”结束后英国

A.颁布《权利法案》,宣告独立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颁布《人权宣言》,强调人生来平等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考点:1789年《人权宣言》230周年

有学者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该学者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人权宣言》

A.推动了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摧毁了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D.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考点:列宁新经济政策

1921年秋,苏俄经济实践表明商品交换失败了,通常的买卖、贸易取代了商品交换。这时,市场、商业的问题突然提了出来。因此,列宁明确指出:“我们退的还不够,必须再退.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4.考点: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一个不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下列事件中,加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的是(  )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科技立国”的战略

5.考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背景,考查美苏模式。

“苏联1928年一1932年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成就”和“模仿”是指

A.斯大林模式、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B.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C.第一个五年计划、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二、综合题

6.考点:大国历史苏联

百余年前,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此后,苏联走过近70年历程,这段历史耐人寻味。

材料一 1917年,随着战争所引起的危机加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力量不断壮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考虑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和平和土地,而苏维埃毫无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由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材料一中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不足分别有哪些?

材料三 在勃到日江夫时期,苏联的特权阶级早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1985年进行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引发了苏联特权阶级的强烈不满和社会动荡。这些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网络百科《苏联解体》

3)根据材料三,谈谈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兴衰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7.考点:大国关系《美苏(俄)关系》

材料一: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如表“北约和华约建立”

——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下)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C

6.

(1)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危机,布尔什维克党答应给人民“和平与土地”,因而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2)成就:重工业发展成就突出;不足:农业与轻工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

(3)原因:特权阶层权势膨胀,社会贫富悬殊;贪污盛行,苏共党风与社会风气败坏;改革失败,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激化,执政党失信于民。启示:民以食为天,任何执政党都必须关心百姓的生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定要执政为民。(言之有理即可)

7.

(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新发展: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3)因素: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战等。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大规模的扩充军备,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面临停滞局面。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给美国的霸权主义沉重打击,使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目的落空。教训:冷战只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抗既不利于双方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