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万里赴戎机”的“戎”字,是个象形字。①是甲骨文,中间左侧的“十”是“盾牌”的形象,右边是“戈”,可见“戎”也是一种兵器。②是金文形体,其中“十”字是两端尖中间圆,更像“盾”形。③是小篆的形体,发生了讹变,将“盾牌”形变为“甲”。④是楷书形体,跳过小篆,直接继承了甲、金文的写法。 《说文》:“戎,兵也。”“戎”的本义是“兵器”,如《诗经·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这里的“戎”就是指兵器。诗的原意是:修好你的车,驾好你的马,备好弓、箭、戎、兵待出发。由“兵器”义又产生了一对并列引申义。第一,引申为“战士”、“军队”,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戎阵整齐。”就是说:军容整齐。第二,引申为“战争”,如柳宗元《封建论》:“黩货事戎。”这是说:贪财而从事战争。汉代班超的“投笔从戎”,也就是弃文就武的意思。 请注意:在古籍中,常见“戎首”一词,多指发动战争的祸首,或指挑起争端的人。至于我国古代对西域少数民族称为“西戎”,那只是“戎”字的假借义,与其本义无关。 ——左民安《细说汉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