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中发展的青花瓷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封建集权最厉害、最残酷的时期。那个时期明朝明确的立下了规矩,就是嫡长制继承,即皇位一定要传给长子。这保证了皇家权利的集中,也避免了皇家因争权产生内乱。 一、嫡长制的作用 都说龙生九子,其中有一个龙子叫螭吻(chīwěn),据说是龙的第九子,但是在老龙王所有的儿子里,它的能力最强,本领最大。老龙王要传位的时候,螭吻自恃自己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其他龙子的能力都不如自己,应当由它继承王位。老龙王要求螭吻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拿出一根很长的木头让螭吻吞下去。螭吻一张口就把整根木头吞了进去,这时老龙王拿出一把宝剑把螭吻和木头定在了一起。这是老龙王对螭吻想要篡位的惩罚。所以你看故宫太和殿的房脊上,两边各有一个龙头,龙头上面有一把剑柄,很美观的一个建筑造型,就是螭吻。这是在警示告诉后人,必须遵循嫡长制,不得有篡位之心,想篡位的话,螭吻就是你的下场。嫡长制有效的避免了皇家的内乱。 二、朱元璋的儿孙争权夺位 朱元璋在位期间反腐反的很厉害,他把那些贪官的人皮活剥了下来,然后将稻草续进去,放在皇宫的庙堂里来警示自己。朱元璋希望他与马皇后的儿子朱彪可以跟自己一样有胆识能够严惩贪官,把国家治理好。但朱彪生性胆小懦弱,在亲眼看到这些贪官的下场后被吓到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于是没过多久,朱彪就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 朱彪死后按嫡长制的制度往下传,皇位传给了皇孙朱允炆。也就是之后的建文帝。建文帝上位时,他几个叔叔都还在世,其中最厉害的当属燕王,也就是之后的永乐皇帝。于是建文帝身边的人就告诫他说,几位藩王拥兵自重,要想坐稳皇位的话,必须削藩。建文帝年轻气盛,皇位未坐稳就想削藩,于是朱棣为清君侧为名,杀到了南京,想把朱允炆抹杀掉。结果建文帝却失踪了。 这时朱棣身边的大臣姚广孝,给朱棣递了一个折子,上面写道:'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国破家亡,王不出头谁做主'。是希望朱棣可以登基上位。但找不到建文帝的话,朱棣的皇位是坐不稳的。于是朱棣为了名正言顺的坐稳帝位,就在全国各地的范围内想方设法的寻找建文帝。有人说建文帝出家了,也有人说是出国了。于是就有了一种说法,当初郑和七下西洋,一是为了贸易;二是为了找建文帝。当然这是一个寻找建文帝的历史传说,但这跟后面的永宣青花瓷却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青花的原料——苏麻离青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他主要目的是万国来朝,但现在我们公认的附加值是贸易。郑和的船队带着丝绸和珠宝遍访各个国家,把这些财富赠送给他们,要求对方朝见永乐皇帝,认可明朝的存在,达到一个世界的共识。这是一种外交的手段,也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那么郑和下西洋带走的是丝绸,带回来的又是什么呢?有药材,也有各地的奇珍异宝。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的若干船的青花原料,钴原料。当时把钴原料叫做苏麻离青。就是因为这些苏麻离青,所以永乐宣德时期烧出的青花瓷非常漂亮。 在经历了洪武的动荡之后,终于迎来了永乐相对平稳的时代。青花瓷也在永乐的外交贸易中有了很大的改进。那么可以烧出精美青花的苏麻离青,又是郑和从哪里带回来的呢?下面我会为您介绍苏麻离青的来历和郑和对青花瓷作出的伟大贡献。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得到广大网友的指点交流,不做任何辩论之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