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而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更是首要探索的目标,58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成为首次遨游太空的英雄,50年前美国又将两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人类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月球,作为航天大国的我们怎么能缺席对月球的探索呢? 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 早在2004年我国就正式开展了探月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如今探月工程进行了15年,已经将4个“嫦娥”探测器送到了月球,圆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 中国探月工程 月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月球背面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人类未可知,美国地质学家彼得·詹姆斯根据NASA发射的探测器获得数据分析,发现在艾特肯撞击坑下存在着面积为5个夏威夷大小的金属肿块,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中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嫦娥4号”的着陆区正是南极-艾特肯盆地,其光谱探测数据显示着陆区月壤中存在着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月球深部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来自月壳之下更深的月幔,为月幔组成提供了直接证据,为研究月球的演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发文表示;中国航天发现了月背秘密。 嫦娥4号探测器 如今人类已经在月球正面进行过至少20次软着陆,月球背面只有中国的嫦娥4号成功登陆,并且独创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解决了月背通信难题,此次“嫦娥4号”月球背面的重大发现为研究月球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与我国展开了意义重大的合作,这也是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鹊桥”月地通信信卫星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探月工程的深入,到月球去挖矿或许在将来不会被视为这是小说里的玩意儿,说到月球资源,谈的最多的就是氦-3,由于地球被磁场和厚厚的大气层包围,使得氦-3很难到达地球表面,但是月球上空没有大气阻隔,数十亿年一直在积聚太阳释放的氦-3,据英国媒体报道,月球储存的氦-3如果聚变能够解决至少一万年的能源需求,除了氦-3,月球可探明的资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月球上的钛资源占总资源30%左右,可用于各个尖端领域,而且开采难度很小。 地月同框 想要将月球资源运回地球,这是很多国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美国航天局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机器人采矿大赛,但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必须要解决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运输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成本问题,最常听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月球建立稳定基站,将能源提炼深加工为成品,然后由地球发射航天器将成品资源定期取回。 模拟月球稳定基站 想法很好但是实施难度很大,首先就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保护,很多太空陨石会毫无阻力的撞击月球,这也是月球表面存在大量陨石坑的原因,因此建立月球基站也会大概率遭到陨石撞击。其次就是地面航天器想要克服地球引力飞向月球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因此发展出可重复使用的经济火箭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我国蓝箭航天开发的天鹊液氧甲烷发动机或许能够让火箭重复使用。 液氧甲烷发动机 想要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护地球资源,等将来航天技术像航空货运那样成熟以后,再到月球去挖矿也为时不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