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与科技走向深度融合

 汪涌cqwy007 2019-06-27

  文化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力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促进了我国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从2017年中国文化科技发展的最新态势观察,以创造为本,以民生为先,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文化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中国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正在有序建立。

  中国文化科技发展的新特征

  人工智能产品呈现井喷之势。从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的“中国年度前沿文化科技产品”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化科技产品,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突飞猛进,见证了我国智能产品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所呈现的井喷发展态势。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6年销量达8.9万台,预计2020年将增至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根据对当前具备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制造企业的调查,近九成企业在2017年上半年新增订单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七成企业增幅超过20%。随着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深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伴随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将出现更多的产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产品。

  文化与科技跨行业融合更为深入。2017年,文化科技领域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跨行业深度融合不断加深。在全产业的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趋势下,行业的目光从最初的广泛嵌入逐渐转为深度融合。在“中国前沿文化科技产品”榜单中,智能产品扎堆亮相,主要应用于家庭服务、医疗、传播、办公、娱乐、教育、儿童及老人陪伴等领域。例如,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结构化、全时互动、以学定教、个性化教学等功能。在传播领域,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和中英文翻译等多项技术的国际大赛上勇夺桂冠,旗下“晓译”翻译机可以进行多场景自动识别和高质量的实时翻译。在文化娱乐领域,爱奇艺4KVR一体机在结合爱奇艺视频平台资源优势的同时,硬件上也给出了很强大的配置方案。

  文化科技走入百姓生活。2017年,文化科技产品更加注重个人服务类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逐渐走入百姓的普通生活。随着行业内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数据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算法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将越来越多,行业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从以往的生产型走向现在的服务型;从应用于工厂制造的场景走入百姓家庭生活的场景;从简单的肢体动作转变为人机交互式沟通;尤其是教育陪护型的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多地涌现在市场上。此外,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画像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四维艺术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等,展示了科技与生活的全方位融合,快速突破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让国产智能机器人产品不仅走入千家万户,更走在了世界前沿。

  中国文化科技的发展优势

  资本市场助力发展。资本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前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热度快速升温。纵观2012—2017年中国AI私募投资股权市场,共有411家AI企业获投,获投事件总数为704起,投资总额达439.74亿元,570家投资机构参与投资。此外,发展期(A/A+轮、B轮)企业的获投频数稳步上升,并逐渐向初生期企业靠近,这一特点在2017年表现更为显著。依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到 119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9.7%;同期,中国人工智能增速将达91亿元,年复合增速超50%,远超全球增速。

  国家政策给力支撑。自2016年起,人工智能领域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激励,并将其定位成我国未来产业升级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一项利器。2016年5月,发改委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 2018 年国内要形成千亿元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同年12月中旬,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显示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

  海量数据更具价值。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密集庞大的数据信息引发文化产业业态的全面革新,极大提升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尤其是包括视频、语音、文本等一些非结构化数据被不断创造出来并得到存储。在大数据的环境下,数据驱动方法的优势愈发明显,使机器智能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些海量数据通过与文化产业进行充分的融合,衍生出更具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单体市场基数巨大。从PC互联网一路走来,中国的人口红利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即便人口红利或许正在减弱,但从技术落地产品的维度,中国市场也是单体最大市场。从电脑到手机,中国市场是衡量整体市场规模大小的最佳利器。人工智能在使用中的进步,中国用户也是最好的交互对象。移动互联网的弯道超车,降低了民众接触新科技的门槛,相对低廉的价格让任何一款科技产品都有希望在中国得到最大基数的用户。

  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未来趋势

  万物万联的5G时代。随着5G网络的成熟和新的通信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在未来几年内也将基本完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互通。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太空互联网等新网络形态不断涌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应用技术不断拓展,将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环境,对人们的交流、教育、交通、通信、医疗、物流、金融等各种工作和生活需求作出全方位及时智能响应,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

  信息传播的人格化、数据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个性化传播转型,大量具有粉丝赋能的个人和团队纷纷建立自媒体平台,推动大量具有人格属性的自媒体平台崛起,而且自媒体平台走向更加垂直细分领域发展。同时,随着信息的海量爆炸,为用户过滤,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个性化推送服务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占领信息资讯市场,一些新媒体平台基于对信息的数据挖掘和一套算法,向用户进行智能化信息服务。其中智能化是利用数字化交互手段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持续优化其服务模式,并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数据量并不绝对重要,关键是数据的算法。

  新技术催生文化体验的革新。体验是连接消费者与文化产品,形成情感共鸣的关键。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强势占领着消费者的虚拟生活空间,同时人类又渴望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获得与内容的深层次交互,获得当下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新的沉浸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内容创作不断颠覆着消费者传统的视听体验,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交互娱乐引擎开发、互动影视等新的沉浸式技术发展、设备普及和内容创新发展,带来视听感官交互体验的全面升级,在游戏、影视娱乐、旅游等产业最先爆发,也在向消费购物、教育等产业衍生,必将带来新一轮的文化体验革命。

  人文元素注入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不能只是技术的进步,更要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科技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则是让其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黏合剂。要把握科技的人文性,为科技注入“情感”的含义。未来高科技产品将不只是一种工具,而是能与人类进行感情互动的生灵。产品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注重人性化,把情感融入到设计中,考虑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使产品更加符合人类的情感需求。

  可以预见,新时代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势必将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和创新自信,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未来愿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必然会镌刻在人类群星闪耀之时,最终旨归于积淀人类文明的人文价值理性。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

姓名:蔡晓璐 工作单位:本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