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故事:宋之问写《灵隐寺》时遇到的老和尚是谁?留下千古名句

 青楼诗社 2019-06-27

历史有时候非常有意思,今天我们说一个唐诗中的趣事,首先这里要提到一个牛人,叫宋之问。就是写那首千古名篇《渡汉江》的大神。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词故事:宋之问写《灵隐寺》时遇到的老和尚是谁?留下千古名句

不过今天我们说的,还不是这首诗,要讲另一首更有意义的诗,以及背后藏着的那个带了些许神秘色彩的故事。

在唐中宗时,曾做过修文馆学士的诗人宋之问因罪被贬为越州长史,不久又遇赦。在回京途中,他路过杭州,听说灵隐寺巍峨壮观,便慕名披着月光前去游览。那天晚上,皓月当空,碧空如洗,山林溪流有如披上了银装,寺中的亭台楼阁沐浴着银光,飞来峰高高耸立,令人心旷神怡。宋之问漫步在灵隐寺的长廊之中,不觉诗兴勃发,两句诗脱口而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诗词故事:宋之问写《灵隐寺》时遇到的老和尚是谁?留下千古名句

面对幽静的风光,他想继续吟下去。可是,苦吟良久,一字无成。他一面沉思,一面信步缓行,不觉走进了灵隐寺的大雄宝殿。突然,他听到一个沙哑的声音在问:

“青年人,你深夜不寐,到寺中来干什么?”

宋之问抬头一看,禅床上端坐着位身材魁伟、白眉长须的老相尚,眼睛虽然似闭非闭,然而气度不凡。他就恭敬地作揖,说:

“弟子路过杭州,慕名来杭州一游,很想在宝刹题诗留念,可是刚开了两句头,就吟不下去了。”

老和尚很有兴趣地说:

“你把开头两句念给我听听,看我能不能给你接下去。”

诗词故事:宋之问写《灵隐寺》时遇到的老和尚是谁?留下千古名句

宋之向把刚才脱口而出的两句诗吟了一遍,老和尚听了,不假思索地说:

这两句还不错,我来给你接下去吧!”

老和尚吟道: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听了,不觉豁然开朗,一口气就续成了全篇: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诗词故事:宋之问写《灵隐寺》时遇到的老和尚是谁?留下千古名句

宋之问通读全诗,反复吟哦,总觉得全诗中没有一句比得上老和尚所吟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不觉深深地佩服老和尚的诗才。

第二天清晨,宋之问怀着十分恭敬的心情再到灵隐寺去拜谒那老和尚,想向他好好地请教一番。 不料来到大雄宝殿,其他和尚告诉他,老和尚天未亮就出门云游去了。宋之问打听这老和尚法号,一个小沙弥悄悄告诉他说:

“这个老和尚,就是当年曾名闻天下的骆宾王啊!”

诗词故事:宋之问写《灵隐寺》时遇到的老和尚是谁?留下千古名句

原来,当年骆宾王参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那篇著名的《讨武墨檄》。后来徐敬业兵败,骆宾王自此失去消息,据说他浪迹四海,后来就隐居在这杭州灵隐寺为僧。

宋之问听后,不由为昨天晚上没有问明而追悔不已,错过了向骆宾王求教的机会,遗憾离去。也就此,留下了这首灵隐寺的千古名篇。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仙的,可要是结婚,我会选择薛宝钗

作者:青楼诗社

喜欢诗词文化的朋友,欢迎关注青楼诗社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仙的,可要是结婚,我会选择薛宝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