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小时候,暑假只有少量作业。做完后,同学之间做游戏、打弹子、玩纸牌……甚是快乐。因而,记忆中的暑假是轻松的、愉快的、美好的。然而,如今每到暑假,家长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有的孩子比在校学习时还累。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学生身心已经疲惫,需要放松一下。事实上,暑假本就是让学生放松身心的。这是学习规律的客观要求。如果暑假还继续给学生“加码”和“恶补”,势必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轻则打击其学习兴趣,重则造成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当然,让孩子上辅导班,家长也有苦衷——通常是因“两怕”:一怕孩子不安全。家长要上班,孩子一个人呆在家中,除了看书、做作业,就是看电视、玩游戏,要不就是去找同学玩;其身边没有监护人,家长怕出问题。因此,家长希望有个既帮孩子学习又能“管”住孩子的场所,辅导班便成首选。二是怕孩子学习掉队。有的孩子某门课比较差,因而家长给报辅导班“补学补差”。 首先,家长这种“补学补差”的思维,无异于“一曝十寒”——一个学期落下的课,想用一个暑假补上去,很难。而且,学习能力关系到个人天赋,对有些人而言,让女娲来也补不了。另一方面,某些培训班并非像广告宣传的那样好——有的未经主管部门审批,无办学资质;有的师资力量薄弱,以草台班子冒充名校名师;有的学习时间没保障,上课时间比承诺的要少得多。 其次,辅导班也并非“安全港”。某女士曾为女儿报了一个“儿童暑期游泳培训班”。报名时,老师一再承诺:保证安全,单独辅导,包学包会……可第一次上课,老师就以“不得干扰教学”为由,将意欲“查看情况”的家长挡在游泳馆外。几天后,这位女士因要提前接女儿走,无意中进入上课地点,眼前情形让她大吃一惊:五六十个孩子像下饺子似的挤在水里,培训班只派了两个年轻老师上课。看着水中满脸惊恐的女儿,这位女士气愤异常:“这么多孩子,两个老师怎能管得过来,出了问题谁负责?”从那以后,她再也没送女儿上游泳课。 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律,学习、教育亦如此。家长在抓孩子学习时,一定要按学习、教育的规律办事,不能想当然。之所以要放暑假,是学习、教育规律使然。暑假期间,让孩子适当学习未尝不可,但要以休息为主,应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扩大其知识面;不妨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既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又长见识、放松身心。 暑假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作为家长,要切实给孩子减负、帮其调整好身心,为其下一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