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影十三姨 喜欢王家卫的人,没人会不喜欢《花样年华》。 弄堂、旗袍、昏黄的灯光、滴水的屋檐,以及屋檐下的男女,组合成一幅幅暧昧的画面。 故事开始于一场背叛:周慕云(梁朝伟 饰)的妻子和苏丽珍(张曼玉 饰)的丈夫有染,为了探知真相两人开始接触,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对方。 但因为伦理的束缚,他们压抑着彼此的感情,发乎情,止乎礼。 不得不说,王家卫是调情的高手,故事里欲说还休、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被他拍得惊心动破。 01 暧昧起初,王家卫是想拍一个关于食物的电影,有三个小故事构成,其中一个是一对男女通过一次次吃饭,揭示他们另一半的婚外情。 但是,后来王家卫发现,他想要的内容用一个小故事表达完全不够,而随着他的不断扩展,最后变成了我们看到的《花样年华》 尽管电影的结构变了,可食物在电影中的作用依旧在。 周慕云与苏丽珍的暧昧,首先就是通过食物传递出来的。 电影中,两人第一次正式交谈是在饭店中。 起因是周慕云看到苏丽珍和自己的太太有同款包,而苏丽珍则注意到周慕云带着与自己丈夫同款的领带。 那时,他们对另一半的出轨和出轨对象还不是很确定,所以,隐晦地向对方询问消息。 一番对谈,他们知道,款式相同的东西,是一个人买的,一个送自己的另一半,一个送情人。 此时,他们是两个受伤的人聚在了一起。 而第二次一起吃饭更像是第一顿饭的延伸。 他们为彼此点了自己另一半喜欢吃的食物。 两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那个破坏自己婚姻的人多一些了解。 可是,他们自己的感情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苏丽珍问周慕云:“为什么打电话到我公司?” 周慕云回答:“没事做,想听听你的声音。” 苏丽珍回应:“油嘴滑舌”。 虽然没有正式的表白,却有着清晰的暧昧。 然后,镜头一转,在车里,苏丽珍却在责问:“你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 周慕云回答:“怕你会不高兴。” 苏丽珍嗔怪:“那么以后不要再打电话给我!” 明显是情侣之间吵架的口吻,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化已不言自明。 回到家之后,周慕云接到了太太的来信。 这是那对出轨的男女在影片中最后的存在踪迹。 此后,原本以画外音存在的苏丽珍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消失不见,因为,那一段婚外情已经让位于观众眼前的这一段婚外情。 可是,这一段婚外情会开花结果吗? 相信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很多观众都会认为—— 会! 为了渲染二人之间的感情,王家卫从一开始就为他们做足了铺垫。 苏丽珍提着饭盒去买面条,弄堂里他们一次次的擦肩而过,有距离但也够接近,在这样的前提下,两人就算发生了什么,也是顺其自然。 后来,另一半的背叛更为他们提供了放纵的理由。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喜欢上了彼此。 昏暗的灯光、飘荡的雨丝、摇曳的身姿、流转的暧昧,情欲似乎随时都会喷薄而出。 可偏偏,他们一再克制。 在《花样年华》里,王家卫试图避免所有关于爱情的直接表现,不管是身体的袒露接触,还是直白的表达。 所有的感情都是朦胧的,但你又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这就是王家卫的厉害之处: 他能让你掉进一种情绪里,并体验到这种情绪的真实。 02 欲望整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是一对男女在拼命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王家卫是如何把角色的欲望传递给观众的呢? 首先,是颜色。 电影中,王家卫用了大量的红色,而红色,代表着欲望。 苏丽珍和周慕云第一次坐汽车回去的时候,尽管明白彼此的心意,但当周慕云想要握住苏丽珍的手的时候,她还是躲开了。 当时的苏丽珍穿着黑灰色的旗袍,沉闷的颜色象征着孤独、寂寞。 但是,在道德面前,她选择了理智。 第二次,同样在汽车里,苏丽珍说自己要提前下车。 尽管二人之间并无越矩行为,但明显在因为内心澎湃的感情而感到心虚,所以才会鬼鬼祟祟。 此时,苏丽珍的旗袍就是红色。 后来,苏丽珍在周慕云的屋子里与他一起写小说,邻居却突然回来了,并打了通宵的麻将。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为了避免被误会,苏丽珍在周慕云的屋里躲了一天一夜。 而当苏丽珍躺在周慕云的床上时,她裹着的正是红色的床单。 彼时,氛围、环境、情感几乎将欲望推到顶点,如果不发生点什么,似乎反而不正常。 但是,男女主在行为上依旧是君子坦荡荡。 这就是王家卫的高明之处。 他有能力把氛围营造到极致,把你的情绪调到最高点,然后再向你呈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后来,周慕云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 宾馆走廊的墙上,王家卫用大量的红布做背景,渲染着浓郁的情感。 苏丽珍来到宾馆,她在楼梯中徘徊,欲上还下,欲走还留,然后,她快步下楼离开。 你以为她真的走了? 不,下一个镜头就是她从周慕云房间出来的画面。 你以为他们之间干柴烈火般燃烧过? 不! 很快,她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 所以,两人之间什么都没有! 那一刻,她的背后是大片的红色,身上穿的是红色的外套,内心是滚烫的感情,可是,她就是不愿让理智屈从于情感。 墨镜王果然不是盖的! 既然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导演又是如何告诉观众他们的感情走向呢? 答案是,排演! 电影中的第一次排演,是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另一半是如何开始婚外情的。 那时,他们演的是别人。 第二次在宾馆里,他们排演苏丽珍逼问丈夫婚外情的情景,演的既是别人,也是自己。 第三次,在昏黄的路灯下,他们排演即将到来的分别,却早已是戏中之人。 周慕云说:“我一直在想,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很多事情都这样。”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开始想要找到的答案,但是自己也已深陷其中。 在整部电影中,王家卫试图让观众变成周慕云与苏丽珍的邻居,时刻窥视着他们的发展。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被遮挡的镜头,这就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情欲与压抑。 03 放下周慕云知道,苏丽珍是不会离开丈夫的,所以,周慕云决定离开。 在离开之前,他拨出了一个未被接听的电话,并留下了一句独白: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之后,苏丽珍身穿绿色的旗袍来到酒店的房间找周慕云,但是,他已经走了。 绿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新的开始。 但是,希望成了失望,人去屋空,只剩她黯然哭泣,以及那句揭示她内心独白: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 相信那一刻,不少观众都在为他们感到惋惜。 时间还在继续,他们会有再续前缘的那一天吗? 王家卫用一个空镜告诉了我们: 寂然的天空,白云流散,一棵树孤零零地生长着。 孤寂的画面,意味着两人的感情,终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散。 1963年,新加坡。 有一个电话找周慕云,但是他恰巧不在。 下班回来后,周慕云翻箱倒柜,急切地找着什么,却始终找不到。 然后,他急冲冲地去责问宾馆的工作人员是不是有人进他的房间?因为他丢了东西! 可当工作人问他丢的是什么的时候,他却什么也没说,气呼呼走了。 回房间后,他发现了一节没有吸完的烟,而那显然不是他的作品。 到底是谁进了他的屋子?他又丢了什么? 镜头回放的时候,我们才知道。 原来,进屋的是苏丽珍,而他丢的是一双苏丽珍的绣花拖鞋。 这双鞋去哪里了? 被苏丽珍拿走了! 是的,苏丽珍来找他了。 只不过,原本可以拥有的久别重逢,却变成了令人惋惜的错过。 苏丽珍带走的不仅仅是一双绣花鞋,更是周慕云对她的惦念和情感寄托。 三年后,香港。 苏丽珍拜访曾经的房东孙太太,她问孙太太:“现在是什么人住在隔壁?” 那一刻,她一定想起了与周慕云的点点滴滴,因为话未说完,已湿了眼眶。 但悲伤的情绪很短暂,她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 碰巧的是,此时周慕云也从新加坡返回香港,并想要拜访曾经的房东顾先生。 周慕云问新的租客:“现在隔壁住着什么人?” 对方告诉他,隔壁住着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 离开之前,他久久地注释着那道门,如果他敲开了门,是不是故事将会改写? 但是,他没有。 两人再次错过。 然而,有多少的时光,多少的感情,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正如电影中的字幕所言:“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两人之间,彻底结束是必然。 周慕云曾经告诉朋友:从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别人知道,他们会跑到山上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然后把秘密全说进去,再用泥巴封起来,那秘密就永远留在那棵树里,没人知道。 后来,周慕云去了吴哥窟,在那里,他对着一个洞说出了自己秘密,并用泥巴封住了洞口。 然后,一脸轻松地走了。 这一次,他是真的放下了。 其实,在被王家卫剪掉的内容里,还有一场苏丽珍与周慕云在吴哥窟重逢的戏。 周慕云问苏丽珍:“你是否曾打过电话找我?” 苏丽珍说:“我不记得了。” 真的不记得了吗?当然不是。 在影片宣传的记者招待会上,张曼玉解读结局的时候说: “这是女人选择放下过去的一种方式”。 是的,最终,他们都选择了放下。 那暧昧而美好的花样年华,永远地留在了过去。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