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读(002):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李叔狠生气 2019-06-27

缘   起

——金石君

02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左宗棠有云:“宗干循良著闻,居官廉惠得民,所至有声。”徐宗干作为清朝的一名官员,他的廉洁爱民,虽得到左宗棠高度的评价,不过,他一生的政名,远不及他的这一句“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声名远扬。

△徐宗干

这是徐宗干的一副咏炭的对联,徐宗干青年时刻苦攻读,后考中进士,为官清正廉明,不贪图荣华富贵。通过此联,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具有文人之气的清官,内心深处洁身自好,廉政爱民的坚守。

说起徐宗干的廉政爱民,有一个很有名的“豆腐汤”的故事。

故事的发生是在徐宗干任济宁知州时,当时的济宁,过度讲究丧葬排场,给百姓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济宁县志》就有“停柩不葬”,死不起人的记载。对此,徐宗干大胆革除陋俗,提倡“豆腐汤亦可以馔宾用”,即用“一人一碗豆腐汤”来代替价格高昂的丧宴。他针对于此一系列的举措,废除了当地多年的丧葬陋俗,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今日我们丧宴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白豆腐,不知是否和徐宗干当年的这碗豆腐汤有关。

当然,我们今日的主角不是“豆腐汤”,而是语出于徐宗干的这方神采飞动的“十分红处便成灰”篆刻作品,此印是完白山人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线条刚劲婀娜,印面大气从容,边款只落一浑然隶书:琰。

△十分红处便成灰(清·邓琰)

七字印文,邓石如在章法安排上,“十”“分”二字因笔画较疏,自然地合占一字空间,七字似六字分布,印面十分工整。邓石如早期作品,生涩难免,这方“十”印对邓氏的“以书入印”理念,可谓是完美诠释,其得心应手之处,正足以证明为其篆刻作品中极具代表意义的一方印章。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阐述虚实对比的艺术理论,皖派印风的树立,此七字是为典型一例。无论在横向和纵向的分布结合之间,紧密处的穿插,疏朗处的挪让,笔画在小篆的轻盈舒展间自如流动,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作者以文字为工具,来表达的一幅画作。

△邓石如

邓石如在今天能够得到我们的尊重与敬仰,这不仅来源于他书印上的成就,同时源于他一生所追求的人品的高洁。其虽于天命之年亦曾作过短暂的三年幕僚,终不能改写其出身寒门终老布衣,他终究是不属于官场的,草帽芒鞋一缕长髯淡然远离红尘的背影,才是最能打动我们的那个邓石如。

名家的闲章作品,创作灵感,多半来自于他们心底对于此间的共鸣。“十分红处便成灰”所流露的即是邓石如不事权贵,及在艺术追求上不妥协的高洁。疏密有致,收放自如,进退有法,是完白山人于艺术上乃至人格上不可侵犯的信条,也是“十分”之外留给我们的关于虚实关于得失关于人生进退之际的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