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巴黎美术学院,邂逅艺术大师的灵魂

 小笑笑小笑 2019-06-27

塞纳河左岸,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自1796年始,由路易十四时期奠定的巴黎美院布扎体系,依然影响着今天建筑与艺术的创新追求,由此创造的形式之美,震撼着、感动着世人。www.

三百多年过去,出自这所世界美术名校的大师,如暗夜里的繁星,璀璨耀眼。

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颜文梁……

还有潘玉良。

几年前,在扬州的东关街上,有一座小小的潘玉良先生纪念馆,从中了解了,这位从雏妓到小妾,再到巴黎美院的留学生,最后成为流落欧洲的著名女画家,一生坎坷,令人叹息。

或许,那些艺术巨匠的灵魂并未走远,在这里,仍有机会与之邂逅。

走进巴黎美院的大院,发现与其他艺术学院一样的散漫和自由,并非网络图片所见那般干净规整。

右手有个老教堂,不知道何时已弃用,如今被美院用作堆放收集来的雕塑物件的场所,不同年代,不同造型,部分完整,大都残破。甚至,堆放着不少石棺上盖的人物雕像。

往美院后院里走,长方廊下,年轻的学生们散坐在林荫草地上,抽烟,聊天,吃东西,放肆谈笑,打乒乓球,正如她们的青春一样张扬。

后面的大院内,正有一场艺术论坛召开,人群攒动。其中,来了政府的文化官员,三五相对,侃侃而谈。周围有许多艺术机构摆开了台子,摆放看板、宣传册页,仿佛一场商业路演。

巴黎美院古老的建筑外墙上,镌刻着历代著名艺术家的名字。

楼上围廊,广场四周,雕塑作品随处皆是,在午后的光影下,斑斑点点,折射着漫长的时间痕迹。

步出巴黎美院的后门,原来,珍藏几个世纪艺术品的卢浮宫就在塞纳河对岸,再往前数百米,便是欧洲名家名作荟萃的奥赛美术馆。

艺术的距离可以如此之近。

艺术的密度可以如此之高。

巴黎美院,世界的艺术,艺术的巴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