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与文学:从“伐柯之斧”到诗和远方

 写乎 2020-09-14

作者必看

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

作者:洪与

小编注:这是作者给锦心文学社的小作家们的寄语。

李炼艺老师要我给文学社的小作家们写一篇文章,谈谈文学,谈谈写作。作为家长,我有这个义务;作为省作协会员(还挂了几年四川省青少年文学导师的虚衔),更有这个责任。

给小作家们谈谈写作,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作文。也许是人们对应试教育的不同看法,这几年关于作文是不是文学的争论此起彼伏。

那么,作文究竟是不是文学呢?

(一)文学,囚犯之歌

我想,应该先聊几句文学,让我们回归到文学的原始功能。

我们可以从教科书、字典上找到关于文学的解释,最早的文学就是诗歌(严格的讲,是歌),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最早的文学与囚犯密不可分呢?

歌是什么?在甲骨文里,“可”的形状是人用肩膀挑东西,担土挑石,谁整天干这样的苦力?罪人。“欠”是一个动作,胸部舒展起伏的动作。所以,“歌”就是这些罪人干活累了,恼了,怒了,但又不能明显表现出不满,就吼几嗓子发泄一下。而且,还不是一般人吼几嗓子就是“歌”,两个“可”,按照现在的话说,至少“二进宫”以上的罪犯吼几嗓子,才能叫做“歌”。

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抱怨、愤懑、讽刺了。

(二)作文,伐柯之斧

可能有人要问了,你说这个与作文是不是文学有关系吗?

有,大有关系。从“歌”产生来看,文学是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什么是极端环境?战乱,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等等。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很狭义的方面。从人类进化的角度,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在学习上。

人在步入社会之前,与其他动物相比,学习时间是最长的

这个阶段看起来有点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若把人的一生分成青少年、中年和老年,那么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的极端环境,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

不言而喻,作文当然是文学的一部分。之所以有很多人持有异议,那是基于这样一个看法:作文是别人要你写,是有格式限制的,是为了应试,是为了给阅卷人看的,而文学创作则恰恰相反。

其实,这种看法是带有情绪的。

我突然想起金庸笔下的侠客:衣着华丽,握一把名剑;素衣麻服,背一把普通的剑;衣着随意,两手空空。一看就知道,第一种是刚刚出道的剑客,最后一种才是无招胜有招的大师。只有按部就班地写好作文,然后忘记招式(写作技巧),才能真正创作出好作品来。

王阳明、袁枚、章学诚等人把应试文章(八股文)比喻为“贽”(见面礼)、为“媒”、为“伐柯之斧”等,王夫之则认同当时人以应试文章为“敲门砖子”的说法。

欧阳修以自己两次落榜的教训告诫他的学生,先应试,后随心。

是啊,在学校里老师给了你一把斧子,步入社会后你要怎么砍,砍大树还是小树,甚至用它来割草,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三)创作,诗与远方

那么,如何写出好文章呢?

【作者简介】洪与,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作家文汇》特邀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青少年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监狱三部曲:《敌人》《临危受命》《交锋》;长篇小说《大国相——蜀汉丞相诸葛亮》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作品奖,被列为全国农家书屋采购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