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骨螺钉在软组织修复中的8大应用技巧

 何东生 2019-06-27

本文为作者整理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

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脊髓或神经根受累者,临床上多采用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较常见椎后路单开门术。

单开门手术对比:以往我们用丝线将棘突基部缝合固定于门轴侧的关节囊上,并发症较多,较常见者为颈后部肌肉软组织牵拉性疼痛。改良后用钛金属锚钉,不牵拉颈后部肌肉软组织,并发症大大降低。

手术操作

第一步:咬开单侧椎板,后路减压。

第二步:用打孔钳在棘突上打孔,锚钉植入在对侧椎板,锚钉缝线穿过棘突上的孔打结。(建议使用可自攻螺钉,以防止脊髓震荡,造成严重后果)

第三步:同样方法植入其他锚钉。

术后康复:术后开始颈后肌群等长收缩练习,需佩戴颈围领保护四周。

网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以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时可加重,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手腕伸展肌,特别是桡侧腕短伸肌容易出现撕裂。

检査: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能诱发肘外侧剧痛者为阳性。肱骨外伤髁炎由于有肌筋膜炎,做该试验时疼痛明显。

治疗:顽固性网球肘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简介:从肱骨外上髁顶点做2-3cm纵型切口,切开深筋膜充分暴露腕短伸肌,清理变性及断裂的组织,然后骨皮质新鲜化,与肱骨干成30度植入带线锚钉进行缝合。

术后康复:术后开始肘关节被动活动,屈曲达90-100°,伸直达10-30°,逐渐增加活动度,10天后达到完全伸直。6周后开始进行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修复

伸肌腱不同部位断裂,其相应关节不能伸展,并可出现畸形。

临床表现:主要是在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

1、指浅屈肌腱断裂相应指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

2、指深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

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手术步骤:

1、患者平卧位,采用局部浸润阻滞麻醉。

2、若开放性伤彻底清创,暴露肌腱断端,若基底部闭合性伤,指尖关节背侧做L型切口,全层切开皮肤,暴露断端。

3.修整断端,锚钉植入断端旁,用锚钉尾部缝线缝合打结。

术后康复:常规换药,抗生素应用,12-14天拆线。开始练习患指末节,必要时可戴支具。

髌骨脱位


髌骨脱位指髌骨在活动过程中脱出股骨滑车。

临床表现:在屈膝时髌骨脱于股骨外髁外侧,伸膝时自然复位,伸膝无力,易摔跤。

诊  断:1、影像学检査(正位片上可看到髌骨上移脱离了股骨髁间凹)

2、推髌屈膝恐惧试验

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效果较好。

手术操作

  • 第一步:可先进行关节镜检査,进一步评估髌骨的活动度。

  • 第二步:移植物的获取,一般髌骨内侧支持带(MPFL)长度为5cm,自体股薄肌或半腱肌能够满足需要。

  • 第三步:MPFL髌骨止点的选择(髌骨内缘中上三分之一与中点位置为髌骨上止点)选用锚钉把移植物固定在髌骨止点上。

  • 第四步:MPFL股骨止点的选择,评估等长性,制作股骨隧道。(首先确定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止点位于股骨内上髁近侧)。

  • 第五步:股骨侧移植物固定,通常采用界面螺钉固定。

康复锻炼:术后前期屈伸踝关节,遵医嘱做好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术后14周可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由于个人体质差异较大,康复训练时一定按照医嘱锻炼,避免造成过劳损害。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时,被牵拉的韧带超出生理负荷而发生撕裂、断裂等损伤,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压痛点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本病一般都有明显外伤史。膝部伤侧局部剧痛、肿胀、有时有瘀斑,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韧带损伤处压痛明显,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常在股骨内上髁或胫骨内髁的下缘处;外侧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在股骨外上髁。

诊  断:1、核磁(可清晰显示出前后交叉韧带的情况);2、侧压试验(分离试验)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外展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外展活动度。反之,如外侧副韧帯部分损伤,内收时因牵扯损伤的韧带引起疼痛:如完全断裂,则有异常的内收活动度。

治疗:1、陈旧性断裂可做重建手术。2、止点撕脱或靠近止点处断裂可用缝合锚钉修补。

手术举例:内侧副韧带股骨侧止点修补术

1、患者仰卧与手术台,大腿上端止血带,屈膝约60度。

2、近内收肌结节做2cm正中切口,呈弧形平行于髌骨及髌腱内侧约3cm处,止于关节线下5-6cm处,将皮肤,皮下组织,浅层筋膜为一层切开,为确保处理所有病变需充分暴露(可探査其他内侧稳定结构是否有损伤)注意保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

3、术野内血肿有利于辨认损伤部位,剥离缝匠肌,暴露内侧副韧带,明确损伤部。

4、若内侧副韧帯近端止点(股骨内上髁)断裂,近止点处拧入1-2枚锚钉,缝合断裂肌腱,打结扎紧。

术后康复:术后早期应在活动度支具保护下进行活动度练习,前四周屈伸踝关节。注意股四头肌肌力的练习,术后5周后继续强化肌力练习,渐进性负重,负重逐步进行,14周后恢复日常活动及生活。由于个人体质差异较大,康复训练时定按照医嘱锻炼,避免造成过劳损害。

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前、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系膝关节外伤暴力后,前、后交叉韧带牵拉下致止点骨片掀起。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受限,关节不稳感。

检査:1、X线检査(前后位及侧位),排除伴发骨折。CT三维重建有更准确诊断。MRI检査有助于鉴别半月板损伤。

2、体格检査主要有 Lachman试验。

治疗:撕脱的骨折片抬起或骨折片完全游离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操作

1、前交叉韧帯下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正中纵形切口,关节腔内暴露撕脱骨折位置,在骨折断面打入锚钉,缝合止点端,骨折复位固定。若骨块较大可配合可吸收螺钉或小空心钉。

2、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俯卧位,取膝内侧倒L型切口,剥离组织到胫骨平台后缘,暴露骨折块及韧帯,断面旁拧入锚钉,缝合止点端。若骨块较大可配合可吸收螺钉或小空心钉。

术后康复:术后需用支具(弹力绷带也可)保护膝关节,前三周屈伸踝关节,练习膝关节屈伸,4-7周进行小腿肌肉练习,8-13周可以进行正常行走,但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继续肌力练习,14周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

踝关节韧带损伤


内侧:为三角韧带,分为3束,前方为胫距前韧带,中为胫跟韧带和后方的胫距后韧带。此韧帯分为深浅两层十分坚韧不易断裂。主要功能是限制踝关节外翻及过度外旋。

外侧:外侧仅有外侧副韧带和腓骨长短肌肌腱,相对较薄弱,易发生损伤。

临床表现:受累部位出现典型的疼痛、肿胀、瘀斑表现。触诊可及明确的压痛点踝关节韧带损伤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度:

  • Ⅰ度,轻微韧带拉伤,轻微肿胀和压痛,无不稳定,几乎无功能丧失

  • Ⅱ度,韧带部分撕裂,肿胀和压痛明显,轻度到中度不稳定

  • Ⅲ度,韧带完全断裂,严重肿胀和压痛,功能丧失,显著不稳定。

手术治疗Ⅲ度三角韧带撕裂:屈膝外旋髋关节,取内踝弧形切口,暴露韧带断端,多成马尾状,与骨面成30度将锚钉植入韧带断端止点处缝合打结。

术后康复:术后配合支具或石膏固定,术后初期可进行足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的主动伸屈练习,进行股四头肌练习,4-6周去除石膏,进行小腿肌肉练习,渐进性负重练习,12周正常行走。

跟腱损伤

临床表现:不能提足,行走困难及推进无力,跟腱后方凹陷且伴有肿胀或瘀斑,査体时局部可触及缺损。

疾病治疗:闭合性部分跟腱断裂可在踝关节悬垂松驰位,用石膏固定4-6周,然后加强功能训练,可自行修复,完全断裂者应早期手术,直接缝合或修补断裂跟腱,术后在屈膝和踝关节跖屈位用石膏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训练。开放性跟腱损伤原则上应早期清创,修复跟腱。

一般建议:残留腱性组织大于2cm能够满足普通缝线所需的端端-愈合,常规缝合后能够对抗近端腓肠肌的牵拉作用力,可以直接选择常规缝线缝合。 

手术操作:剥离组织后,根据情况在跟骨结节近跟腱止点处拧入1-2枚锚钉,拧入方向与跟腱夹角45度(踝关节中立位),缝合肌腱断处,术后需要石膏固定。

康复锻炼:术后初期可进行足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的主动伸屈练习,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的练习,术后4周逐步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可对跟腱进行按摩,并适当增加踝关节的活动度。术后6-8周去除石膏固定,应注意避免摔倒及突然的蹬地动作,否则容易造成跟腱再断裂。9周开始进行小腿肌肉的练习,20周后达到正常活动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