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名字是皇帝取的,母死妻亡后看破红尘,一首唯美民歌传唱千年

 文化点心铺 2019-06-27

张龟龄是唐朝著名的诗僧。他少年成名,平步青云,唐肃宗亲自为他赐名为“志和”。后来他因为获罪被贬为南浦尉。不久,他虽被赫免回到了朝堂,可是母亲和妻子却相继离世,只剩他一人孤独处世。内心极度悲伤之下,孤身一人的张志和看破红尘,一心求隐

据史料记载,张志和看破红尘后,唐肃宗曾赐给他一男一女两个仆人。张志和干脆就让他们成亲,并为他俩取名“渔童"和“樵青”。告别亲友后,张志和就带领着他们二人游黄山,过绩溪,泛山湖,最后来到湖州城西的西塞山归隐,并自号“烟波钓徒”。这首著名的《渔歌子》就作于此时。这首曲子清新唯美,一经诞生,立刻被人传唱,历经千年不衰。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作于公元772年九月。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时任湖州刺史。于是,张志和便驾舟前去拜谒。暮春时节,桃花凋零,落于暴涨的江水之上,水中的鳜鱼又到了最肥美的时候。此情此景,真让人兴致大开,于是他们二人便即兴唱和,这首词是就其中一首和诗。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是民间的渔歌。这首诗以民歌清新自然的形式勾画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烟波钓鱼图,图中弥漫着悠闲自在的隐逸之趣。整首民歌用色明丽,满眼春天的气息:白色的鹭鸟,红色的桃花,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所有色彩汇聚起来,美地就像一幅画。

而画面正中是一位独自垂钓的老翁。他就像西塞山前悠然飞翔的白鹭一样,不慌不忙,安安静静,坐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地钓着鱼,不问红尘俗事。“斜风”和“细雨”,一切都恰到好处,不至于太浓烈也不会太平淡,非常切合他此时超然物外的心境。

至于钓没钓的鲜美的鳜鱼,已经不重要了,也不必问了。因为他钓的不是鱼,而是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与《醉翁亭记》里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隐逸的乐趣便呼之欲出了,真是令人神往。

据说张志和在西塞山隐逸的第2年就结识了在苕溪隐居的茶圣陆羽,后来又结识了在西塞山毗邻的隐居的杼山隐居的诗僧皎然,真是名人雅集,堪为另一道独特风景。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趣相投的人,连中意的山水都是如此的相似相近相亲。

(注: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